大明皇帝的旨意,這群人不僅要死,而且要遺臭萬年!
朱祁鈺的怒氣未消散,繼續說道:“當殿擊殺錦衣衛指揮使,殺人者死,一道斬首示眾便是。”
“臣領旨!”盧忠再次高聲說道!
錦衣衛是什麼?
是天子親衛,即便是馬順等三人,是朱祁鎮的死黨,但是清理馬順等人,只能皇帝來做。
都察院和給事中的手,伸的未免也太長了!
于謙出列高聲說道:“陛下不以好惡定是非,定行止!臣為陛下賀,為天下賀!大明有此英主,何愁不興。”
他站出來支援了陛下的決議。
“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眾人言未必得,一人言未必非,則公論日明,士氣可振,國事可期。”于謙再次俯首說道。
議論國事,只看大是大非,不看個人好惡。
眾人都在說的,未必一定會有收穫;一個人說的,未必都是錯的,只要大家都來討論,這道理,自然是越辯越明白,提振國朝士氣,國家大事,自然便可以期許了。
于謙旗幟鮮明的支援了皇帝的處理決定,並講出了自己的根據。
倒買倒賣不稀奇,但是在戰時囤貨居奇,乃是禍國殃民,通敵之罪,該死。
當殿擊殺錦衣衛指揮使,是在挑戰皇權,戰時一度激化了矛盾,本就闕員三分之一的朝堂,差點都散了架子,這也是禍國殃民。
于謙當時的反對,只是為了維持國朝的基本穩定,現在,瓦剌人已經退了。陛下要殺,自然無可厚非。
徐有貞悻悻歸班,他居然覺得自己還是趕緊去治水為妙!再這麼待下去,怕是小命不保啊!
盧忠俯首歸班,他站在最後面,是在廷文武裡最小的官,但是沒人會看輕他。
他是跟著陛下征戰的那十三騎之一,而那剩餘的十二騎,皆為錦衣衛裡的千戶。
現在整個錦衣衛只聽陛下一人調令了,一個肯為軍士殿後的皇帝,他們還有不效忠的理由嗎?
“盧指揮且慢,朕記得鳳陽詩社還有十四個人關在天牢裡,對吧,一併斬了去。”朱祁鈺忽然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