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國猶自強撐,李興之卻不想再勸,因為他清楚的聽到李定國自稱李某而不是張某,說明李定國的心理防線已經鬆動。
“李兄弟,攻破瑪瑙山的可不是本帥,而是左良玉,你且入營暫休,本帥收拾了瑪瑙山殘局再和兄弟敘話。”
先從言語上坐實了自己和李定國的關係,李興之相信一定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畢竟歷史可以證實,只要能讓李定國歸心,他必然會死心塌地為靖北軍建功立業。
李定國對於李興之招降自己的方法很是疑惑,畢竟二人身份差距太大,自己如今聲名不顯,這蓬萊伯如此自降身份,圖的是什麼?
李興之可不管李定國怎麼想,在吩咐劉忠武將李定國請進大營後,就統領各部人馬直奔瑪瑙山主峰,準備去替張獻忠和左良玉操辦後事。
張獻忠和李自成不同,從歷史軌跡來看,張獻忠在成都建國後,隨即就在四川開設了科舉,招募當地的讀書人進入自己的系統任職。
對於四川士紳階層的處置,也不像李自成那樣一味地拷掠索餉,而是採用了剛柔並濟的手段,拉一批,打一批迅速穩定了川中形勢。
此外張獻忠還施行了嚴格的戶籍制度,對統治區域內的的百姓統一發放了一種名為“大西順民”的公憑,同時張獻忠還效仿明朝的廠衛制度,精選了數千長於市井計程車卒,讓他們混跡於川中各處州府,以監視地方,瞭解當地官員的風評。
依靠著完善的管理制度,四川的民生很快從戰亂中恢復過來,大西政權的行政舉措得到了四川、雲南、貴州西南三省百姓的支援,所以在張獻忠戰死後鳳凰山後,孫可望和李定國依然能憑藉區區滇黔二省和四川一部分,力抗滿清十四年,就是大西政權的施政措施得到了三省百姓的認可。
所以在李興之看來,李自成這個永昌皇帝能留,張獻忠這個大西皇帝卻是萬萬留不得的。
獻俘京師,李定國等農民軍將佐肯定心生芥蒂,所以張獻忠唯一的結局就是梟雄末路,自刎而亡。
當然若是被左良玉割了腦袋,那更不關咱蓬萊伯的事了,畢竟農民軍大營是左良玉攻破的,本伯破了左良玉,你們應該感恩戴德才是。
瑪瑙山並不高,李興之思慮之間已經進了山寨大門。
此時,瑪瑙山上涇渭分明,左部叛軍和農民軍已經解決了失去了指揮的左良玉的軍馬,將瑪瑙山主峰圍的水洩不通。
只不過農民軍是在陶五、惠登相劉國能以及老管隊和景四的統領下都在瑪瑙山主峰的東南面,官軍則是由金聲恆和張勇統轄守在主峰的西北面,外圍值守的卻是漢軍正綠旗和鑲綠旗。
“蓬萊伯到!爾等速速散開!”
“蓬萊伯到!爾等速速散開!”
在滿綠旗和蒙綠旗分開守在西南角的農民軍和官軍後,李興之大刺刺地出現在左良玉的面前。
形勢比人強,一眾官軍和農民軍頭領這會皆是很狗腿地圍攏到了李興之的身前下跪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