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皇帝黃臺吉震怒於阿巴泰和嶽託戰敗,兩萬滿蒙漢大軍灰飛煙滅,明朝的皇帝朱由檢同樣被崩亂的形勢弄的焦頭爛額。。
本來這次東虜入侵,大明的損失雖然慘重,但是畢竟萊登鎮兩蹶韃酋,殲敵近兩萬,這樣的結果,崇禎還是有些滿意的,畢竟東虜就區區遼東之地,兵馬不過十餘萬,死了這麼多戰兵,也算是損失慘重了。
可是皇帝的好心情僅僅維持了半個月,各處的噩號就雪片一樣堆滿了武英殿的御案上。
先是衍聖公被東虜擄掠,目前下落不明,雖說新任首揆薛國觀已經調了長江水師和天津水師前往登州,助蓬萊伯李興之航遼。
王承恩那個老貨甚至奏請,以福建提督換取部分鄭家的水師戰船護衛萊登兵攻入遼東。
說實話,崇禎對於加封鄭芝龍是極不願意的,畢竟鄭芝龍那廝名義上是大明的福建副將,實際上卻是橫行在南中國海的藩鎮,朝廷對鄭軍的事務根本插不上手。
只不過群臣洶洶,說什麼衍聖公身負天下讀書人之望,若是被東虜利用的話,恐怕會震動國本。
崇禎對此是非常反感,你衍聖公既然是天下讀書人的表率,那你為什麼不殺身成仁,以全天下讀書人忠孝節義之說,然而滿朝官員,甚至連一向不和的薛國觀和楊嗣昌都異口同聲地要求借船航遼。
薛國觀那個老貨甚至說什麼,左右鄭芝龍那廝已經實際上掌控福建地方的武裝了,朝廷不如用一個虛名換取五十艘戰船和百餘條運輸船,如此萊登鎮航遼也不會懼怕東虜的水師了。
迫於外廷的壓力,崇禎只得勉強同意了王承恩的奏疏。
可是朝廷剛剛下發了授封鄭芝龍的聖旨,卻又接到了張獻忠和羅汝才相繼起事的緊急奏報。
“據五省總督熊文燦奏報,我平賊主力撤離中原後,谷城的張獻忠、鄖陽的羅汝才相繼起事,此外原流寇殘部革裡眼賀一龍、馬回回馬進忠、左金王賀錦、爭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成以及石門山盜匪翻天龍群等人群起響應,連續攻破光化、房縣、鄖西、谷城、鄖陽等縣城三十餘座,援剿總兵左良玉由於兵馬不足,顧此失彼之下在房縣大敗。”
“據報,援剿副總兵羅岱、谷城縣令阮之鈿、鄖陽巡按林銘球等七十餘名大小官員相繼殉國,此外鄖陽監軍道張大經、守備徐起祚、馬廷寶等四十一名將官投賊,如今張逆和羅逆聚眾三十萬欲圍攻襄陽,湖廣糜爛在即,還請朝廷速發大兵征剿。”
兵部左侍郎陳新甲唸完熊文燦的急報後,抬眼去看,發現皇帝的臉色已經鐵青一片。
“張逆和羅逆降而復叛,諸卿可有什麼應對方略?”
和流寇來來回回打了這麼多年,崇楨雖然震怒,但是也知道流寇雖然號稱三十萬,但是能戰的不過四五萬人,所以震怒之餘,語氣還算沉穩。
“陛下,張逆和羅逆,賊性犬羊,臣早有所言,當除惡務盡,然總督熊文燦一意孤行,行剿撫之策,讓流寇有喘息之機,如今張逆反覆,皆是用兵方略失當矣!”
內閣次輔楊嗣昌侃侃而談,但是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方略才是正確的,而張逆反覆的原因就是除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