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國賊> 第五百五十章決戰朱仙鎮(十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五十章決戰朱仙鎮(十三) (1 / 2)

“不可,咱們起傾國之兵北上,連李興之的將旗都沒看到,就這樣撤回許州,那天下人誰還會看好咱們大順?現在大營水位不過才尺許深,河南乾旱已久,不出數日,這水就會被泥土吸乾,屆時咱們自然能再打青龍背。”

山東軍既然選擇掘堤放水,那李仲是肯定回不來了,雖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但是牛金星可不認為自比為朝廷正統的李興之會把大順政權視為同等的存在,再說了因為這不過尺許深的水選擇撤軍,以後順軍還能面對山東軍嗎?

“唉……那就先移營,待水位下去後,再圖進取。”

李自成微微蹙眉,雖然王忠的水淹之計並沒給順軍造成什麼人員傷亡,但是他心裡卻不由自主地生出了一股無力感,這種感覺就好像當年在車廂峽遭遇官軍圍追堵截時一樣,要不是大順新立,急需一場勝利立威,他說不得就會聽從宋獻策之計,南走湖廣了。

順軍移營,朱仙鎮戰火稍息,濮陽城的小袁營卻是劍拔弩張,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李興之在萊州收到李自成大舉北進的訊息後,旋即統領滿蒙漢綠旗出征,命留守在濟南的第六鎮和新六鎮就地徵調民夫直驅德州,並命在陳留駐紮新五鎮的星夜向河洛進兵,同時又飛書已經轉進至廬州的淮揚提督楊彪統領本部大軍沿淮河殺奔信陽,意圖切斷闖軍南撤之路。

至於一直請戰出征的張邵謙,李興之卻沒有呼叫,而是命他繼續整頓在京的各鎮軍馬,畢竟這次進剿李自成,李興之也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時間,而自己離京,沒有心腹之人坐鎮,誰知道那些操蛋的文官集團會起什麼歪心思。

為了安撫張邵謙之心,李興之還向他保證,後面出兵遼東,必以他為先鋒。

在諸事安排妥當後,李興之又以朝廷的名義,授封退入南陽境內的農民軍頭領馬守應馬回回為湖廣總督,平國公,著其統領本部軍馬進取襄陽、荊州等地。

誘之以利,左右馬守應在信陽已經和李自成翻臉,李興之不相信馬回回能頂住巨大的誘惑,回師河南。

在各地兵馬調動的同時,李興之兵臨濮陽城,為的就是徹底拔除在順軍和朝廷之間搖擺不定的小袁營。

“告訴你們頭領,若是他整軍來歸,本相必定保奏朝廷,赦免他聚眾反亂之事,並許他一鎮之兵,當然你們小袁營肯定要接受官軍的整編,那些老弱病殘肯定要傳送京畿或者山東安置。”

劉玉尺是袁時中心腹,也是第一批隨袁時中起事的首領之一,

濮陽城東城官軍大營,李興之一字一句地將自己的底線當著小袁營使者劉玉尺的面說了出來。

“劉某聽說,丞相一鎮之兵不過五千,我小袁營擁兵數萬,如今李自成數十萬大軍進至朱仙鎮,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丞相許我軍一個鎮,未免太少了了吧,我小袁營據守開城,丞相若頓兵日久,開封和洛陽怎麼辦?要是河洛失守,天下震動,丞相應該知道其中利害。”

劉玉尺是袁時中心腹,也是第一批隨袁時中起事的頭領之一,作為堂堂的反賊頭子,劉玉尺可不懼怕李興之,這次也是親自向袁時中請命來官軍大營的。

“本相聽說,李自成為了統合何處賊寇,不惜誘殺羅汝才、賀一龍等賊軍頭領,貴部在本相和李自成之間搖擺不定,將來若是李自成成事,他容得了你和袁頭領嗎?還望劉頭領熟思之,再說李自成不過蟻聚之兵,雖有百萬之眾,本相視之不過草芥耳,開城雖堅,較之山海關如何?吳三桂在本相的兵鋒下半個月都沒撐住,爾等若負隅頑抗可沒有滿洲人做奧援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