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稜河又稱明安河,發源於建昌樓子山,錦州區段由於地形相對平坦,故水流並不湍急,寬約六十丈。
王師前鋒渡河後,李興之就派遣了大量的斥候,並在筆架山北端三十餘里處,準備了大量的修橋材料。
王師前鋒渡過小稜河時,燕王府長史徐以顯就估算出,王師前鋒必定遭遇了清軍主力,故極力建議李興之渡河,搶佔筆架山這個大稜河和小稜河之間的戰略要地,甚至趁著東虜主力無備之機,給其以重創。
為了迷惑扼守小稜河渡口的清軍斥候,李興之從徐以顯之計,即令新一鎮鎮將金聲桓打起自己的王旗大纛,攜帶隨軍的五萬民夫,偽裝成王師主力,直趨筆架山渡口方向,以圖迷惑清軍。
主力則繞行三十里,在小稜河上游渡河,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能瞞過清軍哨騎,也得益於姜襄和王輔臣所部殺入了朵顏三衛,將小稜河以西的清軍據點,掃蕩的一乾二淨。
兵貴神速,
為了打偽清主力一個措手不及,李興之是親領安巴所部的騎兵第二鎮萬餘軍馬以及李邦傑所屬的三千鐵人兵搶渡的小稜河浮橋,其餘軍馬全部交給了北直隸總督張邵謙,並著其儘快渡河。
靖北軍騎兵剛剛抵達筆架山,就看到官軍前鋒已經全面潰敗,整個戰場上到處是混亂不堪的明軍士兵,殺紅了眼的滿蒙騎兵這會也失去了統一指揮,只是在各牛錄的指揮下在潰軍的人海中胡衝亂撞。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李興之並沒有猶豫,而是果斷地下達了進攻的軍令,哪怕靖北軍騎兵第二鎮只有萬餘人,但是他依然下達了全軍攻擊的軍令。
一萬餘靖北軍騎兵按縱列被安巴分成了三股,風馳電掣般對著滿蒙八旗的後陣衝來,大地上煙塵滾滾,馬蹄聲震的地面都在顫抖。
“不好,是明國的援兵,快攔住他們,攔住他們。”
左翼指揮的偽清豫親王多鐸和蒙軍正白旗旗主武納格驚的亡魂盡喪,正親自率軍突擊的偽清鑲黃旗旗主阿濟格也是面色慘白,遠處高坡上觀陣的多爾袞和洪承疇同樣駭不知所措。
他們根本沒想到在浮橋被已方切斷的情況下,明軍還能瞞過斥候渡過小稜河,更沒有想到小李賊的居然這麼狠,竟捨得將前鋒的三萬餘明軍充作魚餌,用數萬人命讓自己徹底喪失信心。
容不得多爾袞等人多想,靖北軍騎兵滾滾的馬蹄已經一頭撞進了滿蒙八旗的後陣。
用戰馬撞、用騎槍捅、用馬刀砍,滿蒙八旗並非都是騎兵,後隊跟上的幾乎都是步兵,而且是毫無陣型的步兵,哪裡經的起靖北軍的騎兵衝鋒,只一瞬間,就有近千名滿蒙步兵被殺過來的騎兵砍成了滾地葫蘆。
騎兵第二鎮副將阿克馬這會帶著一隊騎兵殺入了清軍後陣的炮兵陣地,直驚的那些漢軍炮手一個個嚇得抱頭鼠竄,可他們跑的再快也沒有四條腿的戰馬來的快,很快就被左右衝上來的靖北軍圍攏到了一起。
“快給本將轟多鐸和阿濟格的將旗,否則你們都得死!”阿克馬手中的長刀直指,眼睛裡充滿了嗜血的光芒。
“小的……小的遵命!”
聽著阿克馬口中生硬的漢語,看著周圍騎兵熟悉的臉龐,漢軍炮手佐領吳道德悟了,這些騎兵他孃的就是滿洲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