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國賊> 第五百九十二章大清容得了咱們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九十二章大清容得了咱們嗎 (1 / 2)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也是連線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通道。

為了抵禦北方草原上入侵的蒙古人,明代宣德四年,萬全都指揮張文主持營建張家口堡。整座城堡方圓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東南兩面開有城門,東門為永鎮門南門為承恩門。

因張家口堡以北有東、西太平山對峙如巨口,故名張家口“。但官方的稱呼應該是“張家堡“。

作為宣府防禦蒙古的要塞,張家口在成堡之後的兩百年內,都沒有被外敵攻破,故當地人皆稱其為武城。

明代隆慶五年,韃靼的俺答汗受封為順義王,明朝與蒙古達成互市協議,結束了從元代末年開始延續兩百多年的戰爭,並在宣府、大同等地設立馬市。宣府的馬市就在張家堡北五里的位置

明代萬曆四十一年明朝在互市地建新堡,取名“來遠堡“。兩堡南北相對,張家堡在南為下堡,來遠堡在北名上堡。

茶馬互市影響深遠,至此張家口邊塞城市從純粹軍事功能,開始向經濟貿易轉變。

至崇禎朝,朱由檢聽信東林黨讒言,撤銷邊鎮廠衛,張家口更是成了晉商集團走私糧食、鹽、鐵的貿易轉運基地。

為了方便買賣,以範永鬥、王登庫為首的八大晉商甚至舉家遷涉到張家口,仗著手中有錢,範永鬥等人不光買通了明朝駐防將領,而且還大肆收買朝官,為他們的走私活動編織了一張無形的保護傘。

十餘年下來,這八大晉商已經成為了山西地界,甚至北中國屈指可數的富商,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範永鬥等人,有了錢以後並沒有想到報效國家,反而喪心病狂地和屠殺了上千萬漢人的東虜做起了生意。

他們不在乎建州女真的金銀是否粘滿鮮血,他們只知道輸送更多的鹽鐵、茶葉、糧食、布匹等戰略資源前往遼東,來換取東虜從漢人百姓那裡搶來的金銀。

為了保證他們的商路,他們不惜花重金,收買或者僱傭蒙古人以及女真人做自己的家兵,為了徹底控制張家口,他們不惜引東虜從宣府入關,裡應外合,殺死了不肯和他們同流合汙的保安州知州閻生平和守備徐國泰以及常如松、杜奉等人。

崇禎十一年後,由於張獻忠和李自成相繼起兵,朝廷孤此失彼之下,疏忽了對宣府的控制,張家口守備的職司也在兵部給事中方士亮等人的操作下,由范家的本家侄子範建出任。

由於朝廷的駐防軍馬早就在崇禎七年和崇禎八年的守城戰中損失一空,這駐防軍馬,卻正是由晉商集團的家兵組成,整個堡城共有守軍一千六百餘人,戰馬一千一百餘匹,大小火炮三百餘位,兵馬看似不多,但若是這八大晉商將家中的丁口全部組織起來,估摸會達到近五千人。

徹底控制張家口後,八大晉商再無顧忌,將好好的一座衛堡,變成了自家的走私基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