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國賊> 第五百七十四章炮轟朱仙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四章炮轟朱仙鎮 (1 / 2)

“這麼說,李自成是詐降了。”

元戎車上下,李興之饒有興致地看著面前躬身侍立的顧君恩,他沒想到這個在歷史上唯一一個和大順軍共進退的義軍謀主會選擇出賣李自成。

“丞相,李自成只寵信牛金星,昨日宋獻策曾建議,盡起寨中精銳打朝廷一個反擊,或可成反敗為勝之局,可是牛金星嫉賢妒能,又攝於丞相天威,執意要求李自成撤離朱仙鎮,學生也是見李自成非成事之人,故轉投丞相耳!”

顧君恩不卑不亢,他本是落第秀才出身,對朝廷早有怨言,投奔李自成這個反賊,其實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那些所謂的精英士大夫們差。

順營中那句流傳已久的讖語“十八子、主神器”可不是單指李自成這個大順王能得天下。

眼前的中書省左丞相齊國公李興之同樣也是姓李,如今更是坐擁北直隸、山西、山東、遼南以及淮揚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朝廷大義,明令四方,說起來,李興之的優勢李自成那個自封的大順王要強上數倍。

“好啊……本相得先生,破李自成必矣!未知寨內軍情如何?”

雖然不知道顧君恩到底是真降還是假降,但是李興之依然親自將躬身侍立的顧君恩扶了起來,原因就是顧君恩實際上就是順軍戰略的總設計師。

在原本的歷史上,李自成於襄陽建制後,面對武昌、南都以及中原官軍三面圍堵時,牛金星、宋獻策等人束手無策,只有顧君恩提出了先取陝西,建立根據地的方案。

“某以為,金陵地居下游,雖為朝廷糧倉,然我軍水師不足,若取之為家,卻未免失之過緩。而直搗京師之策,則更是行險僥倖,遼東尚有數萬官軍,萬一不勝,則退無所歸,根基盡失,此策未免太為急躁冒進。致於武昌,則舍之不足為害,其歷經兵燹,實為空城,而防者亦多為殘兵敗卒,如此,武昌本不是患。但是,關中乃元帥桑梓之邦,大好河山,天然險要,人丁興旺,糧草富足,實為理想之根據之地,誠宜先取之建立基業,待基業穩定,我軍繼而旁掠三邊,資其兵力,攻取山西,山西府定,再全力進取京師,如此,則進戰退守,萬無一失也。”

只不過,李自成雖然聽從了顧君恩取陝西為家的策略,卻沒有好好經營,立足未穩,便行師東取京師,故一片石戰敗後,順軍是一潰千里,最後兵敗將亡。

“丞相,營中尚有兵馬十萬,只是諸將攝於丞相虎威,皆是惶惶不可終日,牛金星獻計,以詐降之計緩丞相之心,然後今夜火燒連營分路撤離。”

既然選擇投降李興之,顧君恩索性將牛金星的計劃和盤托出,當然他也存了試探李興之的意思,想要看看這個大明的左丞相,對降官的態度究竟如何?

“那依先生之計,我軍當如何處置?先生家小可在李自成大營?我軍是將計就計還是一鼓作氣,拿下朱仙鎮?”

勸降李自成,只不過是李興之的陽謀,能不動刀兵,徹底解決順軍殘部那是最好,若不能勸降,也能讓其他順軍將領生出倒戈反水的心思,現在顧君恩言之鑿鑿地說李自成意圖採用詐降之計,拖延官軍的進兵時間,那最好的策略,就是趁順軍撤離之時,發動突然襲擊。

顧君恩再奏道:“丞相放心,學生家小皆就在鍾翔老家,安全不成問題,如今各路頭領皆對李自成失去信心,學生願返回順營,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勸說諸將反正,如此必能生擒賊首李自成,中原賊氛焚清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