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黃臺吉的要求,猥集在松錦一線的十萬清軍旋即分兵,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肅親王豪格統領兩藍旗和蒙古兵繼續圍困錦州和松山等明軍堡壘,以鞏固此次松錦戰役的戰果。
濟爾哈朗也不是易與之輩,知道一旦分兵,就憑自己剩餘的這五萬軍馬不能形成對錦州、杏山還有松山等城的全面包圍,遂採用當年金國大將粘罕的鎖城之法,繼續封堵明軍殘部。
近三萬明軍降兵被滿洲兵分別驅趕到了松山等各處堡壘之下,然後順著城牆開始挖掘壕溝,挖出來的泥土則用木柵固定起來,形成了一道道泥牆,壕溝內外則佈置了大量的鐵蒺藜和尖樁,泥牆後也搭建了大量的望樓和箭塔。
明軍各部本就在松錦大戰中喪了膽氣,根本不敢出城對襲擾,只能坐看清軍的包圍圈日益堅固。
黃臺吉則不顧身體有恙,多爾袞前腳剛走,次日黃臺吉就親自統領兩黃旗和鑲藍旗自己漢軍正黃旗佟國紀、正藍旗李率泰以及正白旗石廷柱和孫思克所部漢軍一萬五千餘人,攜帶大小火炮八百門直撲盛京。
佟國紀是佟養甲的長子,也是原漢軍正黃旗都統佟圖賴的堂兄弟,佟圖賴在萊州戰敗後,為了籠絡佟家,已經成年的佟國紀就被黃臺吉擢升為漢軍正黃旗參領,這次松錦大戰,佟國紀受命進攻明軍囤糧之所筆架山時,連續攻破明軍三道防線,為截斷明軍糧道立下了赫赫戰功,故此洪太又加其為漢軍正黃旗都統。
孫思克是孫得功的次子,今年不過才十五歲,為了替在高陽陣亡的父兄報仇,孫思克在大清門外跪了三個時辰才得以隨軍出征,當然孫思克也沒有辱沒孫得功在滿清的聲名,這次松錦大戰也是屢立戰功,斬殺了數名明將,這個訊息甚至傳到了盛京皇宮,就連黃臺吉的皇后哲哲都知道孫得家出了個年輕有為的少年英雄。
瀋陽距離錦州約有一千餘里,為防明國山東軍洗劫了盛京後撤離,清軍前鋒多爾袞所部的正白旗是倍道而行。
崇禎十三年八月三十日,清軍前鋒抵達瀋陽西門,令多爾袞疑惑的事情發生了,盛京城牆上依舊掛滿了大清國的龍旗,城上巡邏計程車卒也是皆著滿洲兵的制式的棉甲,若不是軍旗和鎧甲皆是綠油油的一片,多爾袞甚至都以為蘇納送過來的急遞只不過是謠言。
正白旗不過三十三個牛錄,總兵力不過萬餘軍馬,清軍又沒有攜帶火炮這樣的重型武器,有代善的前車之鑑,多爾袞也不敢擅自攻城,而是在瀋陽西門設下了營壘,專等黃臺吉大軍,在他看來,在這個時候,無過就是功,只要監視住明軍主力,那就是大功一件。
“楊先生,你替本帥草擬一道聖旨,再將宣統皇帝的即位詔書給本帥送到清軍大營,著多爾袞立即向滿州宣統皇帝投降,否則他就是滿洲的叛逆,他的寶貝女兒東莪也要受到誅連。”
瀋陽外攘門外的正白旗旗主的王旗大纛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李興之,多爾袞已經兵臨城下了,他可不介意刺激一下這個屠殺了無數漢家城池劊子手,讓他也嚐嚐自己的家小被推上城樓處決的滋味。
“屬下謹遵皇父攝政王令諭!”
楊基也是湊趣,有瀋陽城內數百口滿洲王公大臣的家小做人質,他根本不相信東虜敢攻城。
“李睿,本王任命你為滿洲國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輔政大臣,負責瀋陽的城防事宜。”
“喏!”
李睿一臉懵逼地看了看李興之,他只聽懂了九門提督和負責瀋陽防務,至於什麼領侍衛內大臣,還有什麼輔政大臣卻是不甚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