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之在高陽還有萊登也見過別人娶親,不過那些都是民間或者普通軍官娶親。
這次他是以丞相之尊迎娶福王郡主,民間結親的流程自然沒有任何意義。
按他的原意是要簡辦,但聽了首輔劉理順和禮部官員的一套流程後,頓時覺得腦殼子疼的厲害,但這些又並非什麼排場,而是禮儀應盡之事,李興之也沒無法反對,索性按規矩行事了。
丞相府那裡,自從福王郡主入京後回來後,前來送禮的大小官員便絡繹不絕,便是前內閣首輔範復粹還有一向和李興之不對付的範景文和李邦華都派人送來了賀禮。
人都是有眼色的,現在李興之獨攬大權,若是在這區區禮節上惡了他,豈不是自找苦吃,對於賀禮李興之也不謝絕,只吩咐丞相府秘書官柳如是一律收下。
禮部官員擬定了納采問名禮儀後,佈置典禮會場。按制,陳設儀仗於丞相府外。
設定兩張桌子,鋪上杏黃色緞子桌布,一桌上面放“節”,另一桌上面放“問名”書,那些準備送往宮裡的彩禮物品,也一應俱全的擺在上面。
自洪武朝,大明還從未有過下嫁公主、郡主之事,所以這次福王郡主下嫁對朱明宗室也好,朝廷官員也好,實在是破天荒頭一回。
跟個提線木偶一般,從三更開始被下人們擺弄了兩個時辰,完成了問名禮後,李興之便是身大紅吉服,帶著各色彩禮,以及迎親的隊伍,直奔紫禁城而去。
宮中,福王郡主在熟悉完人倫之課後,即行納吉、納徵禮。
納吉,就是算八字,即為結親的事占卜吉凶;如果是“吉兆”,生辰八字兒又合適,就請媒人攜帶禮品去訂婚。納徵,就是送訂各種結婚禮品。
古人云:“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見。”行納吉、納徵禮,宮中仍要舉行相應的禮儀儀式,為了結好李興之,張嫣還是做主依公主禮儀出嫁,雖說李興之一力要求重簡,但還是將紫禁城佈置的富麗堂皇,可謂是十里紅妝。
天未亮,福王郡主便被宮人們喚醒,卻是讓她沐浴,沐浴時,反覆地用以綠豆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護膚品、又用各種名貴香料,揉麵擦身。
沐浴之後,宮人又在福王郡主臉上撲香粉,畫眼線,塗眼影,描青眉,抹紅唇,再在郡主的兩個臉蛋子上,鼓搗出兩塊腮紅來,這是明朝女子出嫁固有的打扮。
別看李興之殺伐專斷,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可是在這婚禮上,卻不得不聽劉理順的擺佈,不過李邦傑和馬三德卻是統領著鐵人兵和錦衣衛全程戒嚴,生怕在這大喜的日子,鬧出什麼事端,擾了主公和主母的好事。
陪同李興之入宮的卻是他的便宜大舅子朱由崧,也就是歷史上南明的弘光地,一個接近兩百斤的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