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國賊> 第五百零五章寧枉勿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零五章寧枉勿縱 (1 / 2)

“官兵殺人了……!”

終於在錦衣衛的強大壓力下,在靖北軍那冰冷的槍口面前,有不少官員害怕了,禮部郎中周仲漣怪叫一聲,第一個衝出了人群,毫無廉恥地跪倒在右側的一個持著長槍的錦衣衛面前。

周仲漣是真的後悔,後悔自己不該聽信吳昌時的鬼話,來這紫禁城下捋小李賊的虎鬚,說什麼內生掣肘,外有強兵,小李賊敗於角山,他迫於壓力肯定會退讓。

“呸!”當年董卓亂政,十八路諸侯討董,虎牢關、汜水關接連失守,董卓怕了嗎,還不是一把火燒了洛陽城,把天子和文武百官都押解到長安去了,看小李賊這架勢,就算各路大軍雲集京師,小李賊都不會妥協,只會效仿董卓,把天子和百官遷到他的老巢山東去,這個時候再執迷不悟,說不得項上人頭就不能保也,吳兄,對不住了。

有人帶了頭,不少士子就像找到主心骨一般,紛紛向周仲漣跪倒的方向湧了過去,有樣學樣地跪倒在錦衣衛明晃晃的長槍面前。

去他媽的公理正氣、去他們的功名利祿,去他媽的禮義廉恥,這些都不及自已的身家性命來的重要,寒窗苦讀十餘載,一朝中舉,為的可不是在這枉自送了性命。

不就是十稅一的鹽鐵稅和商稅嗎?老子們認了,不就是科舉改制嗎?孔聖人不也說過君子六藝嗎,答允小李賊也不是全無道理,左右自己已經中了舉做了官,難不成小李賊還能讓自己重新再考一次射御二術?

吳昌時這會也懵了,他沒想到自己苦心孤詣製造的輿論攻勢,居然就這樣土崩瓦解了。

“豎子不足與謀,如此膽小怕事,這以後的朝廷,還不是任由小李賊予取予奪嗎?”

吏部員外郎許直氣得破口大罵,要不是先有吳昌時來勸,後有周仲漣這個同年遊說,他早就想效仿範復粹奏請致仕返鄉了,又何必淌這場渾水,現在你周仲漣居然慫包了,這會他是深深後悔自己怎麼就鬼迷心竅上了吳昌時他們的賊船,這下好了,鬧出人命了,這事恐怕善了不得,自己還能安然離京嗎?

再說了,自古權臣謀逆,又有幾人能真正成功、縱是董卓那樣氣焰滔天之輩,不也在王司徒的連環計下死無葬身之地嗎,王莽那樣的奸臣賊子都取代了了大漢王朝,一個新政,偌大的新朝就在士大夫的反撲下土崩瓦解,現在大明還在,各地忠於朝廷的督撫還在,小李賊根本沒有可能一手遮天,只要咱們士大夫耐得住性子,暫且虛與委蛇,重振朝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又何必爭一時之長短呢。

“告訴馬三德,凡跪地認罪者盡皆捕拿入刑部大牢聽候處置,至於吳昌時和周仲漣二人,交三法司,由錦衣衛、大理寺和刑部三堂會審,劉閣老,此事就由左都御史孫之獬一體督辦,凡是和謀逆案有關之人等一個都不能放過。”

徐以顯和劉僑回京後已經將通州刺殺案的情況向李興之做了通報,雖說沒有證據表明吳昌時和周仲漣二人與此事有明確關係,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再者,李興之相信,馬三德和孫之獬也一定會將此事做成鐵案。

“孫之獬?”

劉理順不解地看向李興之,他不知道這個去職十三年的閹黨成員是怎麼入了李興之法眼的。

李興之笑而不語,孫之獬這個後世推行剃髮令的始作俑者,在李興之看來還是有用處的,刺殺的事根據錦衣衛奏報,和江南的東林黨必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用此人來充當向東林開刀的馬前卒再好不過了,待引發眾怒,到時候再尋個由頭,治他個通奴之罪,豈不是一舉兩得。

一隊隊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舉著火銃向前緩步推進,領頭的軍官只反覆重複著錦衣衛指揮使馬三德剛剛下達的軍令“跪地不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