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啟繼統,中華文明的傳承就由禪讓制改為了世襲制,這種父傳子,家天下,宗族觀念至今已有三千年,為了家族、帝位傳承,甚至有些帝王,在選拔太子時都要把皇子的子嗣放在考察範圍之內。
徐以顯的意思很明顯,如今靖北軍已經控制了京師,李興之更是成為大明王朝實際上的掌舵人,若是不盡快誕下子嗣,萬一出了意外,這十餘萬靖北軍可就要土崩瓦解了。
“呃……回京後,本相就請首輔保媒,年後便與郡主完婚。”
李興之很想告訴徐以顯,自己創立靖北軍並不是為了取代大明,立一家之天下,而是要想建立一個公平民主,權利得到監督的國度,至於國家的統治者自然是能者上、不能者下,但是看著徐以顯懇切的表情,最終還是將迎娶福王郡主的事情應允了下來。
在這個封建等級觀念根深蒂固,民智未開的時代,貿然推行新政,想要將行政權、司法權、立法權以及軍隊由君主控制,改變為國家控制,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這樣的話,只會使國家陷入無休止的內戰之中。
“卑職多謝丞相,如此我十萬靖北軍將士後顧無憂矣!”
徐以顯眼神中露出欣喜之色,將頭重重磕下,又奏道:“丞相,尚將軍所屬都是粗莽軍漢,哪裡會刑訊之術,還請丞相著馬指揮調撥幾個懂刑名的錦衣衛鎮撫到通州協助卑職處理此事。”
“你說的也有道理,本相現在就傳書馬三德,著其挑選一隊錦衣衛交由你統轄,如何抓捕刺客,本相別的不管,本相只要結果。”
李興之擺了擺手,揮退了徐以顯。
通州距離京師不過三十餘里,錦衣衛指揮使馬三德聞得李興之在回京的途中連續遭遇刺殺的訊息後,也是駭的不輕,當夜就點了五百錦衣衛,著錦衣衛鎮撫使劉僑帶隊趕赴通州。
劉僑是崇禎朝錦衣衛鎮撫使,崇禎二年,東虜入寇京畿,薊遼總督袁崇煥因此事被下詔獄,便是劉僑負責審理袁崇煥之罪,只不過崇禎罷免廠衛後,劉僑這個錦衣衛鎮撫使,幾乎就成了只拿俸祿的閒散官員。
李興之重建錦衣衛後,由於對刑偵問訊不甚了了,這個給袁都督定罪的錦衣衛鎮撫司劉僑自然而然地就入了新任指揮使馬三德的法眼,被重新啟用,調到了北鎮撫司負責刑偵事宜。
當夜子時,劉僑抵達通州,此時的通州城已經戒嚴,不光各個城門有全副武裝的靖北軍巡守,就是城牆上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很快,劉僑就被守門計程車卒請進了通州知州衙門,正在塌上假寐的徐以顯聞得錦衣衛已至州衙花廳,連忙披了件外袍迎了出來。
“末將劉僑見過徐長史!”
徐以顯是李興之的心腹,劉僑雖說是天子親軍,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不敢擺譜,連忙行了一個軍禮。
“劉鎮撫不必多禮,丞相遇刺之事不知馬帥可曾和你敘述?牛欄山和通州城爆炸案會不會是同一夥人所為?如何捉拿刺客,劉鎮撫可有定計?”
徐以顯抬手示意劉僑起身,又吩咐左右侍女奉茶,他心憂刺客之事,也顧不得客套,一連串丟擲了幾個問題。
“徐長史,末將已然盡知兩次刺殺之事,是否併案,末將不敢亂說,這個只有抓到刺客後才能知曉,不知徐長史可能確定賊人還在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