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咱們投李興之?這怎麼成?他是官兵,我們是賊,再說咱們要是投了他,必然要遵守他們山東軍的那一套,咱們還能有當賊寇這般快活嗎?”
聽了艾能奇的話,左金王賀錦和過天星張天琳等人就是連聲反對,他們當賊寇已久,自由自在慣了,哪裡肯投官軍,再說寄人籬下,哪裡有自己當家做主好。
“投李興之?我馬回回斷不會投的,再怎麼說他畢竟是官軍,和咱們不是一路人,再說了,我馬回回手裡有三萬多人馬,天下哪裡不可去得?”
馬回回本名馬守應,陝西綏德人,和高迎祥、王嘉應等人都是陝西的邊軍出身,在義軍中聲望頗高,高迎祥戰敗後,張獻忠在無路可逃之下,曾經兩度投奔馬守應,那時候馬守應幾乎就是義軍的總盟主,雖說現在他的勢力不如李自成,但是心高氣傲的他,絕不會隨便就向官軍投降的。
“馬大當家說的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咱們又不知道那李興之到底是什麼人?就這樣舔著臉貼上去,我曹操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羅汝才也不願意投山東軍,自陝西起事以來,羅汝才面對朝廷的圍剿,在叛和降之間反覆多次,他可不相信剿了張獻忠,攻破東虜都城,擒殺了偽清皇帝黃臺吉,如今又開始造崇禎皇帝反的李興之是什麼善男信女,生怕自己投降後被山東軍啃成了渣。
“諸位叔伯,非是小侄願意投奔山東軍,只是李自成磨刀霍霍,今天在府衙你們也看到了,他是一心想確定自己對義軍各部的統領地位,小侄覺得區區一個盟主肯定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他今天授意踏地虎說十八子、主神器,不就是想統合義軍,若是咱們再不走,小侄恐怕李自成會起什麼心思,你們不走,小侄可要撤了,小侄聽說,我那幾個義兄都在李興之處,孫可望已經被授封為山東布政使,李定國和劉文秀都各自統領大軍,小侄想,有他們在,李興之斷不會為難我的。”
“你去山東也好,替咱們看看李興之到底是什麼人?將來咱們走投無路的時候,說不定還有個退路,我再調五百騎兵給你,為防有變,要走你今夜就走。”
羅汝才沉吟良久,終是點頭同意了艾能奇的請求。
“羅兄弟說的對,雞蛋不能放在一和籃子裡,李自成予智予雄,我也擔心他不滿足於義軍盟主之位,賢侄去山東也是一條出路。”
馬守應也認為羅汝才說的有理,雖然他們都是一方頭領,但是畢竟李自成實力太強,自己等人尋個後路,也是防患於未燃。
“如此,小侄今夜就移營,只是李自成兵多將廣,為防他遣人追殺,小侄只帶本部一千五百騎兵和羅叔的五百兵撤離信陽,其餘的兄弟們就仰仗羅叔看顧一二了。”
艾能奇也是果決之人,辭了羅汝才等人,就返回了大營,帶著自己本部的騎兵以及和羅汝才麾下的五百騎兵直奔歸德方向而去。
次日巳時左右,羅汝才、馬進寶還有賀一龍等人就分別收到了李自成遣人送來的帖子,請他們入城赴宴。
“貴使且回去上覆闖王,就說我等稍後就到。”
信陽這邊起義軍大小頭領足有數十家,賀一龍手中足有近六萬大軍,自己昨天的姿態放的也低,他根本不相信李自成敢在信陽對自己動手,只留下藺養成和劉希堯二人守營,便帶著賀錦和百餘名親兵進了信陽城。
羅汝才手裡拿著李自成的帖子,無不憂心地對馬守應說道:“李自成邀我等赴宴,也不知道打的什麼主意,這樣馬回回你帶兵在外,某家帶三千兵入城,若是有什麼變亂,也好有個照應。
“也好,只是馬某不去,我又恐咱們義軍內部生出嫌隙,如今大戰在即,內生掣肘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