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城頭,五丈高旗杆上飄揚著“闖”字大旗,城內城外都有農民軍駐紮,新舊軍帳之中飄揚著大小不同的各色旗幟。
信陽左近現在完全就是個大兵營,到處都有正在操練的兵馬。馬蹄聲更是不曾停歇過,打響午時,陸續就有幾十撥從外地趕來的兵馬入了城,到這會仍有不斷的軍馬在路上往信陽彙集。
張獻忠敗亡後,羅汝才和張獻忠義子艾能奇的起義軍,在川鄂邊境不斷地來回穿插,最後一舉攻破重鎮襄陽,擒殺襄王朱翊銘,將內閣次輔,原朝廷五省督師楊嗣昌生生氣死,但是也換來了官軍的重兵圍剿。
就在南陽境內,艾能奇和羅汝才被賀人龍大敗,麾下軍馬死傷無數,艾能奇和羅汝才無奈之下只得西投商州,投靠了剛剛打破南陽的李自成,藉著羅汝才和艾能奇投奔自己的機會,李自成兵發信陽,一路招降納叛,農民軍的隊伍如同滾雪球一般迅速擴充至三十萬。
有了人,就有了兵,有了兵,就有了底氣,農民軍謀士牛金星趁機獻策,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
他又向李自成舉薦好友宋獻策,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河南本就受災嚴重,加上朝廷不斷地苛捐雜稅,以至於中原百姓紛紛去官府而投義軍。
兵強馬壯,又收攏了南陽、陝州一帶的人心,李自成的胃口已經不滿足於打破幾個縣城,填飽肚子了,他把注意力放到了洛陽和開封這兩個中原重鎮身上,當然洛陽和開封的歷史地位是一回事,城內的兩個富的流油的藩王才是他最想拿下的。
當然李自成也明白要打洛陽和開封,就必須要打下許州,擊潰橫亙在他面前的數萬官軍。
只不過農民軍起事以來,在面對朝廷援剿大軍時,總是敗多勝少,李自成也清楚,自己雖說擁兵號稱三十萬,但是能戰的不過三五萬人,這樣的軍力根本不可能是官軍的對手,所以他在拿下信陽後,就飛書革五左營和各處的起義軍,共商大計。
最後一撥抵達信陽的便是革左五營的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爭世王藺養成、治世王劉希堯等人。
賀一龍等人進城時撞上了從山西趕過來的過天星張天琳,這張天琳外號張五,也是農民軍的老人了,最開始跟著王嘉胤起事,後來高迎祥滎陽大會,張天琳也是一方頭領。
後來高迎祥在子午谷戰敗,農民軍頭領死的死,降的降,張天琳只得一頭扎進了太行山中,當了山大王。
“吆,這不是革裡眼嗎,老子聽說你們在湖廣和四川那裡生髮大了,就連襄王的婆娘府被你們搶了,怎地也跑到咱們北方來了?有沒有帶兩個王娘給兄弟們嚐嚐滋味?”
“格老子的,原來是老張啊,老子還以為是哪個狗日的?唉,老子這個賀一龍這幾個月被賀人龍那個賀瘋子的欺負慘了,也不知道這廝吃了什麼藥,擊垮了曹操後,連續奔襲三百里,攻入了陝州境內,要不是老子跑的快,恐怕你狗日的就見不到老子了。”
賀一龍和張天琳也是老相識了,對於自己和羅汝才被賀人龍擊敗的事也毫不隱瞞,反而自嘲地打了個哈哈。
“得,李鴻基這麼急召兄弟們來信陽,就是為了對付賀瘋子的,老子就不信了,咱們有這麼多人,還會再被官軍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