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知並沒有將盧承業的五萬兩銀子據為已有,而是調撥了三萬兩白銀前往了山海關,著吳三桂先抽掉部分軍馬入衛,此外又撥了二萬兩前往密雲,著宣大副將唐通出兵通化,先穩住京師的前沿防線。
有了銀子,吳三桂再也沒有了推脫的理由,只能著山海關總兵高第統領三千兵增援通化,宣大副將唐通得了開拔的銀子也是立即啟程。
高第是陝西榆林人,字漢衝,雖說不是什麼悍將,但是對明朝卻是忠心耿耿,他也知道吳三桂派他勤王,實際上打的是排除異已的心思,但是如今情勢緊急,高第也不願意在山海關和吳三桂虛與委蛇,領了吳三桂將令,就帶著本部精銳三千兵出了山海關,直奔通州而來。
唐通是陝西涇陽人,初從總督陳奇瑜在鄖陽和張獻忠作戰,因功升為榆林遊擊,後與李自成作戰,累官至宣大和密雲總兵。
這次松錦大戰,唐通亦被洪承疇招入軍中,配合曹變蛟在乳峰山屢次與東虜交戰,後來吳三桂等人率先敗逃,導致明軍全線崩潰,唐通所部由於號令嚴明,卻是未被東虜破陣,所以僥倖帶著本部人馬殺出了重圍。
松錦大戰後,朝廷追究敗戰之責,唐通因作戰不力,議罪被降職為密雲副將,著其戴罪立功。
得益於盧承業籌措的十萬兩銀子,至崇禎十三九月二十三日,京畿各處的援軍依次抵達了通州城。
此時,雲集於通州的明軍已經達到了一萬兩千餘人了。有了兵,就有了底氣,張四知即以內閣次輔,薊遼督師的名義在通州釋出了討逆檄文。
“餘嘗聞逆賊起而賢人生。昔諸呂為亂,平勃奮起;莽逆篡朝,竇融憂心。蓋因其忠臣不發,則社稷難安也,餘曾讀秦紀,趙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則百二秦關一朝易主,非喪於楚漢,但毀於權奸而已。”
“今逆藩朱由樞,不思棄守濟南之罪,包藏禍心,暗蓄爪牙,欲效昔日寧藩故事,假靖難之名,行操莽之實;逆帥李興之本高陽賊寇出身,朝廷不以其出身卑鄙,屢次加恩,授其為蓬萊侯,大都督府左都督,然賊性犬羊,不思報效,勾結逆藩,以達其竊國之意,其心可誅也。”
“衍聖公孔胤植,世受國恩,雖附逆悖行,然其無兵無權,恐為逆藩、逆帥裹挾耳,今逆王之兵已近通州,望聖公能幡然悔悟,不負至聖先師,忠孝節義之名,糾結忠勇之士,搗其巢穴,斷其根本之地。”
“本督師亦奮奮長戟百萬,胡騎千群,中黃育獲之士,良弓勁弩之勢。州郡當各整戎馬,陳兵待發,以挽將傾,並匡社稷,以立賢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在張四知討逆檄文發出後,明廷也迅速做出了反應,以明旨佈告天下,罷免朱由樞王爵以及李興之的蓬萊侯和大都督府左都督的官職,卻是保留了衍聖公孔胤植的衍聖公之位,以圖對靖北軍內部起到分化拉攏的效果。
明廷和靖北軍方面是大打嘴仗,雙方都宣稱自己對大明統治的合法性,整個北直隸是偵騎遍佈,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硝煙味,雙方都知道真理都掌握在自己的長刀之下,也就是誰的刀子足夠鋒利,誰就能掌握大明的話語權。
李興之是九月十五誓師出征,九月二十日率部抵達德州,旋即在德州登船沿大運河直接北上。
進軍河南的軍馬,李興之耍了個心眼,是令王忠於九月十日出兵西進,以圖在自己靖難檄文發出後,打明廷一個時間差,先搶佔洛陽和開封這兩個中原重鎮。
事實上李興之的部署是正確的,面對山東赴援的靖北軍,開封的周王和洛陽的福藩並沒有什麼防備,而是大張旗鼓地將靖北軍第二鎮和新二鎮請進了府城,以震懾猥集在信陽的李自成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