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讓末將移兵通州阻截李逆和德王的叛軍?可是末將只有五千軍,這半年來朝廷又沒調撥一分的錢糧,末將恐怕將士們未必肯奉詔啊!”
遵化城,大明的太子太保,保定總兵行轅,大明忠臣黃文昌是一臉懵逼地看著前來督師的內閣次輔張四知。
自從跟隨李興之去了一趟山東,黃文昌更加意識到手裡有兵的重要性,返回保定後就依靠著李興之資助的一批金銀招募了五千軍馬,甚至為了保證戰鬥力,他還仿靖北軍例,將所部的軍馬編成了三個步隊的鴛鴦兵、三個步隊的白桿兵和三個步隊的遠端兵以及一個步隊的炮兵,只是器械和訓練沒有達到靖北軍的標準而已。
“黃帥,如今形勢危急,錢糧的事情本閣自會替你籌辦,只要你在通州堅持到十餘日,待吳三桂的關寧援軍抵達京師,本閣就保舉你為京營提督。”
“閣老,非是末將不願意替國朝平勘定亂呀,當年末將可是變賣了祖產替國朝擋住了阿巴泰的大軍,現在末將拿不出錢糧,這部隊也沒法開拔呀!”
面對張四之的空頭支票,黃文昌兩手一攤,一口咬定沒有錢糧就沒法出兵通州,他又不是傻子,吳三桂那狗日的在松錦大戰時連自己的恩師洪承疇都能拋棄,自已要是跟他搭夥計,被他賣了恐怕還要給他數錢呢。
錢糧的事你不用愁,本閣這就找通州知州盧承業,著他籌集價值五萬兩白銀的錢糧為將軍壯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張四知既然能當大明朝的內閣次輔,自然也懂這個道理。
“如此……如此……末將領命!”
黃文昌這會已經把李興之的祖宗十八代都操遍了,你他孃的好好的大都督府大都督,齊國公不做,居然打起了劫了北京城的主意,現在好了,朝廷讓老子守通州,這他孃的能守住嗎?
“好,黃帥既然同意出兵,本閣就不打擾了,這就去替黃帥籌餉去!”
張四知見黃文昌奉詔,也是大喜,通州作為京畿的重鎮,牆高池寬,有黃文昌的五千軍再加上原來駐防通州的守備軍,應該能夠堅持到關寧軍入京。
“大帥,您真要替皇帝老子去守通州城?滿洲韃子都城瀋陽可是在李興之那狗日的面前,一天都沒能守住,咱們去通州豈不是送死!”
張四知前腳剛走,保定參將張達就急匆匆地進了黃文昌的節堂。
“皇帝下了明旨,咱們不去能怎麼辦?”
黃文昌沒好氣地看了張達一眼,要不是這廝是自己的老部下了,自己早他媽大耳刮子扇過去了。
張達也不管黃文昌什麼態度,看了看左右,賊兮兮地笑著說道:“大帥你也莫惱,末將有辦法,想來定能替大帥解憂。”
“你能有什麼好辦法?就咱們這幾個三瓜兩棗的去了通州,還不是給李興之送菜,你速速去整軍,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到時候大不了把通州的守備軍頂在前面。”
黃文昌已經不想搭理張達了,在他看來,張達這廝比自己還不著調,他還能有什麼好主意。
“大帥,您可以瞧不上末將,但是您可別瞧不上那狗日的李興之,昨天末將接到了李興之的使者,就是您的師爺李有才,現在末將已經把人給您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