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集萊登諸文武前至蓬萊閣議事的同時,李興之也對新編的第六鎮以及新六鎮的的人員重新做了調整。
和此前新編的幾個鎮一樣,李興之同樣採取了隊官和副將對調的模式,將尚可喜和耿仲明的親信班志富、許爾顯以及秦國成和耿仲德等大小將佐平級調到了原駐防登州的第四鎮和新四鎮。
原第四鎮和新四鎮的主要將佐馬三德、鄭謙、萬有才以及石天等人則全部調至新編的第六鎮和新六鎮,這也是防止尚可喜和耿仲明擁兵自重。
對於李興之的安排,尚可喜和耿仲明根本不敢反對,他們本來就是由明投清,叛清投明的三姓家奴,再者自己的家小都在李興之手裡攥著,就是想不同意也不可能。
當然李興之也不是一味地用強硬的手段迫使跟隨自己返回山東的漢軍旗將士們就範,在下達了調令後,李興之又從軍帥府調撥了價值紋銀三十萬兩用來犒賞留守在萊登的四個鎮以及新編的兩個鎮。
此次征伐遼東,攻取瀋陽繳獲的一百餘萬兩銀子,李興之是分文未取,全部賞給了隨同出征的四個鎮一個營還有水師鎮近四萬將士。
李興之急於犒賞三軍,實際上是為了安撫留守在山東的靖北軍四個鎮和新編的第六鎮以及新六鎮三萬軍馬,也是此次出征中原和京師的主力。
三十萬兩銀子分下去,每個士卒能得到十兩銀子,這相當於明廷普通官軍一年多的收入了,也相當於靖北軍官兵五個月的收入了。
這麼多銀子砸下,靖北軍官兵自然是人人鼓舞,靖北軍官兵還好,畢竟自李興之帶兵在萊登安家後,李興之就經常有大手筆的賞賜。
反正歸明的漢軍旗就不同了,按滿洲定製,八旗軍並沒有軍餉發放,甚至他們的戰馬和武器都要自籌,其實就是依靠搶掠武裝自己。
尚可喜和耿仲明所部的漢軍投靠偽清不過四五年而已,又沒有隨同八旗兵入關搶劫過,所以這幫漢軍旗的官兵在滿洲那邊並不好過,哪裡見過這麼多銀子。
財帛動人心,俗話說大丈夫一日不可無權,小丈夫一日不可無錢,新降的漢軍旗在大把的銀子的安撫下對李興之對各鎮將佐調動事宜並沒有生出什麼牴觸情緒。
當他們聽到新調過來的隊官和隊副們將靖北軍的獎懲條例和薪俸標準公佈下來後,漢軍旗計程車卒更是歡聲雷動。
這年頭當兵吃糧,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不就是圖趁幾個錢,老婆孩子熱炕頭嗎?至於那些冠冕堂皇的口號,普通的大頭兵根本不懂。
透過將佐調換和砸銀子的手段,李興之不說一下子就收攏了這一萬漢軍旗降兵的心,但起碼得到了他們的認同。
九月二十日。
駐守萊登的靖北軍主要軍事主官和錢天錫、李有才等文官終於全部抵達蓬萊閣軍帥府行轅。
“王先生,本帥最近新編了兩個鎮的軍馬,不知道你們製造局可有足夠的武器裝備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