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煨,現在手下有兩萬多人,佔據著長安與洛陽之間的咽喉重地,潼關與函谷關。
段煨最早是董卓的部將,跟隨董卓南征北戰,最後董卓佔據了京師洛陽之後,段煨就在董卓的命令下帶兵駐紮在了函谷關。
雖然段煨出身董軍,可是段煨跟其餘的董卓將領並不一個樣。段煨雖然生性多疑,可是段煨駐守函谷關的時候,嚴以律己,從來沒有欺壓百姓的事發生。
後來,董卓戰敗,劉協西遷,李傕郭汜知道函谷關和潼關計程車兵很愛戴段煨,而且周邊地區的百姓也很尊敬段煨,所以段煨繼續守在了函谷關和潼關。
而在歷史上,李傕與郭汜在長安反目為愁互相攻擊達數月之久,劉協被當作人質拉來拖去的,於是劉協提出東遷回舊都洛陽。
當劉協走到段煨的地盤後,段煨以隆重的禮儀想讓劉協住在了他的軍營。可是段煨和護送劉協的楊定有些隔閡。楊定就說段煨想造反。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劉協還是沒去段煨的軍營,然而楊定率軍跟段煨大戰十幾天後也沒有拿下段煨,而段煨還是照常供應劉協膳食,侍奉百官。
對於這段歷史,曹德雖然不清楚,可是當曹德陳兵來到潼關關下後,潼關附近的百姓紛紛自發的來幫助段煨。
曹德看出點異樣來了。然後曹德穿上便衣,到周圍的鄉亭打聽了一下,終於知道了段煨的為人。所以,曹德寫了封勸降書,送上了潼關的關頭。
當初,長安的一部分守軍提出向東投靠段煨的時候,打著的心思無非有兩種。
一者,就是想靠著段煨手中的兩座雄關,能在這亂世之中佔有一席之地。二者,就是即便段煨會投降,其價碼也是比就這樣靜等著曹德來收編要高的多。
當段煨聽說長安落去曹德囊中之後,段煨也是有過這兩種想法。而且,段煨想過,就算是投降,也得先讓曹德看看自己手中的這兩座雄關的厲害後再說。
可是,當段煨看到氣勢如虹嚴陣以待的曹德軍的時候,他害怕了。然後,當段煨看到附近的百姓冒著曹德大軍的兵鋒還給關中不斷送來自己不多的糧食後,段煨崩潰了。
而就在此時,從曹德軍的大營那裡來了十一騎,為首那人彎弓搭箭,一支箭失擦著豎在關牆上的大旗,釘在了後面的後面的柱子上。
“車騎將軍有好生之德,不想殘殺關上守軍與關下百姓。還望段將軍仔細斟酌斟酌!駕~”
關下十一騎為首那人喊完之後,掉轉馬頭飛奔而去了。
關上守軍立刻將那支綁著書信的箭失拔了下來,急忙送到了段煨那裡。
在信中,曹德點出了段煨的意思,並陳述了要害。潼關與函谷關固然堅固,段將軍大可據關而守。不過若是吾率兵陳於關下,只圍不打,待關中糧草耗盡,將軍可還有出路?吾不想枉動刀兵,徒造殺戮。還忘段將軍三思而後行。
段煨收到曹德的勸降信之後就召集了關中主要的將領。大家商量一下吧,咱們該怎麼辦。
段煨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是很尷尬的。北邊是黃河,南邊是華山,東邊是曹操西邊是曹德。
段煨將曹德的勸降信一拿出來,他手下的將領就有個說,曹德這傢伙語氣太囂張了,咱們就是投降曹操也別投降曹德。
這是要噁心死曹德的節奏啊。
不過這個將領說完之後,另一個繼續說道,不行啊,你別忘了,曹操跟曹德可是弟兄倆,咱們投了曹操,曹德只需要一封書信,咱們不就會被曹操綁著送到曹德那裡啊。
這時,又有人提議,大不了咱們跟曹德拼了。頭掉了不過碗大個疤,怕他作甚。
又有人說話了,將軍,如今天下大亂,天子已經不是原來的天子了。各路諸侯擁兵自重,互相征討。如今的大漢已經是當年的大周了。各路諸侯之中,以曹德和袁紹的勢力最為龐大,而我們手中的潼關和函谷關正是我們最重要的籌碼。我們與其投靠一個遲早被人消滅的諸侯,不如投靠日後會稱霸天下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