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草原上,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身穿紅色戰衣的騎兵隊伍。所有的遊牧民族只要看到這標誌性的紅色都知道,這是強大的大漢的騎兵。
自從三百年前,在大漢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帶著紅色鐵流席捲北方草原之後。大漢的鐵騎就代表著絕對的權威。
可是近十幾年來,草原上已經看不到紅色的大漢鐵騎了,如今大漢的鐵蹄又回來了!
這支規模龐大的大漢鐵騎打著的旗號除了迎風招展的“漢”旗以外,還有“朱”和“馬”。
從高空俯瞰,這支大漢的鐵騎的正對面有一支規模差不多同等的草原騎兵。他們是鮮卑人!
自從五天之前,朱雋、董卓和馬騰就帶著十萬騎兵,北出草原。要在草原上與來犯的鮮卑人決戰。
可惜,鮮卑人猜測到漢人知道了己方的情報,臨時改變了行軍路線。因此,大漢的騎兵在草原上轉悠了三天,連鮮卑人的馬毛都沒有找到。
就在幾位帶兵的將領一籌莫展的時候,從武威老家傳來了訊息,鮮卑人已經到武威城下了。
三位統兵大將,當即決定,立刻回援。董卓也挺身請命,自告奮勇的帶著自己的騎兵脫離了大部隊,率先往武威趕去。
而走在後面的朱雋和馬騰,在離著長城不遠的地方也終於與鮮卑人遇上了。
一場遭遇戰,即將開始。
而作為進攻方的鮮卑人,在得知自己的情報可能被洩露了之後。當即決定分兵行進,由軻比能帶著所部先行進攻武威,於夫羅帶著匈奴人另尋一處進攻地點,步度根則是帶著人馬在後方見機行事。
這次鮮卑人和匈奴人來勢洶洶,可他們並不是一條心。因此,在最後面的步度根為了消耗軻比能的兵力,故意拖慢了行軍速度。
不過,步度根卻是遇上了士氣甚高,保家衛國的大漢鐵騎。
當雙方的哨騎迎頭相撞的時候,雙方立刻派了一騎回去報信,然後剩餘的騎士紛紛抽出了腰間的殺人利器,衝向了對方。
漢人和鮮卑人的騎兵對決正式從這裡開始!
雙方將領得知哨騎帶來的訊息後,也下達了幾乎相同的命令,“整軍,備戰!”
一個時辰之後,原本平靜的草原上響起了沉重,雜亂的馬蹄聲。
在一處地勢有點低窪的小盆地的兩端,出現了已經有很多很多年沒有出現的景象。
整齊,威武的大漢騎兵出現在了小盆地的西側;在東側是看似雜亂卻又有序的鮮卑騎兵。
雙方在相距五里之處停下了腳步。草原上的視野開闊,而且地勢比較平坦。所以對方雖然在五里之外,但還是能看的清楚對方的行蹤。
“將軍!”馬騰騎著馬來到了朱雋的身前,“想必將軍是第一次來草原上進行騎兵戰吧!不如讓末將帶領將士,先給將軍開開眼界!”
“馬將軍,本將知道你戴罪立功心切。可衛我大漢國門之事,我漢人騎兵更是義不容辭。將軍麾下多為羌人,若是讓羌人率先為我大漢而戰,說不定會有誤會發生。依吾看,還是讓吾等漢人為羌人兄弟做個表率吧!”
朱雋說的是這麼的義正言辭,而且從朱雋的表情和眼神看來並不虛假。馬騰一抱拳,“將軍大義,末將自愧不如。可末將也是漢人。雖末將迷途知返,然末將心中不安。將軍執意讓漢人為羌人做表率的話,還是讓末將帶隊衝殺吧!”
這時,郭嘉騎著馬悠閒的過來了,“兩位將軍不要掙了,就讓翼德將軍帶上一千漢騎一千羌騎,兩千騎兵先行試探吧。”
馬騰和朱雋倆人互相看了一眼,朱雋隨即點了點頭。郭嘉看朱雋應允了,轉頭喊道:“張飛聽令,令汝帶兩千騎兵試探敵陣。”
張飛一聽有仗打了,可高興了,領命之後就點齊了一千漢騎一千羌騎。
張飛一馬當先立於陣前,在他身後是兩千勇士。
張飛緩緩解下了背後的丈八蛇矛。大聲說道:“安西將軍有言,甭管你是什麼人,什麼血統。既然穿上了這身戰衣,就是我大漢的勇士。如今大漢遭受侵犯,我們這些大漢的戰士不浴血奮殺誰來保護我們的大漢。將士們,用敵人的血來證明你們保衛大漢的決心和你們的勇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