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二百五十六章 藍玉返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六章 藍玉返回 (1 / 9)

修橋鋪路,整理河壩,這些在古社會,都是不賺錢的買賣,甚至在朝廷眼中,這都是賠錢,而且一賠就賠的底掉的那種。

道路的鋪設,河壩的整理,防洪防汛工程,完全要朝廷力承擔,所有的物資原料,都是朝廷一手操辦採購。

完全的自費修建。

不單單是物資的問題,除了受災地的百姓,會自發組織起來心甘情願的服徭役外,其他的大量民夫,匠戶,那都是要朝廷自掏腰包給付工錢的。

這麼一個,只有無限投入,絲毫看不見半點產出的工程,成本往往非常重要,成本低的話,朝廷可以一鼓作氣,快速解決。

一旦成本過高,朝廷不會放棄是不假,咬著牙硬挺著也要幹完。但明顯,成本高了,戶部的錢不夠用,無論是物資的調撥,民夫的數量。

都會造成這種賠本賺不到吆喝的工程,效率直線下降。

鄭賜道:“這個,造價的話,主要是材料的運輸,還有就是工錢的開銷了。製造水泥的原材料,遍地都是。”

“如果真的要大規模量產的話,就要在城外建造一個水泥作坊,並且向普羅大眾招商,讓他們去採集水泥原材料,當做工錢收購。”

“如果要詳細說的話,這個水泥板,一丈長,兩尺寬,六尺高的水泥板,造價是八十貫寶鈔。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價格還可以壓低到七十五貫寶鈔片水泥板。”

鄭賜面色平靜,隨口說著。

只是方世玉陷入沉思中,目光凝滯。

雖然他知道鄭賜說的這個比例究竟怎麼樣。

但眼下這個時代,一丈的度量也就是三米一二左右,彙算下來,眼前這一塊水泥板的總面積,已經相當於一點七五左右平方米了。

如果價格能壓縮到五貫寶鈔一塊,仔細想想,真的不算貴。

大明的糧價持續壓低,雖然百姓買糧食還很困難,但那也是因為江南絕收造成的,一旦江南復產,糧價就會自然回落

然而,腦海中回憶著,方世玉開口道:“贛江全長多少??”

“大概,有一千五百里左右吧,不會超過一千六的。”鄭賜聳了聳肩,對方世玉的詢問,心中摸不到底。

點了點頭,方世玉道:“一千六百里的距離,贛江還只是個貫穿江西江東的長江支流,就目前這個水泥板,想要控制贛江,需要近六十萬塊?”

“這麼一算,一塊八十貫錢,十塊八百貫,一百塊八千貫,十萬塊水泥板就是八百萬貫寶鈔,六十萬塊就是四萬萬八千萬貫寶鈔?”

六十萬貫寶鈔,按照官方給出的白銀兌換寶鈔比例,兩黃金二十兩白銀,一兩白銀一千貫寶鈔。

也就是不足五萬兩白銀的價格吧。

可這五萬兩白銀,在方世玉這裡不算什麼,但貨真價實的五萬兩白銀,整個大明,沒有幾個人有這麼多的現銀。

畢竟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已經有近半的數量進了國庫,然後又被方世玉用內帑的寶鈔,換去了內帑。

整個內帑,存放的白銀已經超過了大明市面上的寶鈔流通總額。

從境內搜刮,抄家所得,內帑的記賬,洪武二十二年到洪武二十五年,四年的工夫,內帑的真金白銀翻了三倍。

黃金一千四百萬兩,白銀五千六百萬兩

又經過方世玉用寶鈔的搜刮,內帑到底有多少錢?方世玉沒去看過,但賬面上寫的,最後一次朱高熾入庫的金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