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兄,首先我們在南三郡力所能及的,已經完成了,當下最重要的,是兩個方向。
第一,灞關方向。
祁國將南三郡視為自己的領土,是以至今未曾往灞關增派守軍。但是,一旦孫玉輝戰敗的訊息傳回去,祁國必然派軍進入灞關,作為抵禦堯國的屏障。
雖然灞關修建之時,南高北低,南部城牆高四丈餘(近十五米)北部進攻較為容易,但即使這樣,城牆亦有三丈(九米多)之高,大軍旦日難以攻下。
第二,是玉壺關方向。
南三郡與北方被虞山和玉壺關阻隔,我軍雖然佔據南三郡,但仍
是無根之水,難以為繼。
不打通玉壺關,我軍就難以安寧。
因此,在下認為,徐兄應傳信於唐將軍,表示願意歸順效忠。
唐煜將軍乃是大堯王室血脈,如今又擁兵近四十萬,無論是是從禮法上還是實力上,都是日後君主的不二人選。
徐兄現在首先應派人聯絡唐將軍,求其為將軍正名冊封,如此一來,便可以名正言順。
第三,求唐將軍放棄圍攻鎮武城,轉而先拿下玉壺關。我軍在背後策應,拿下玉壺關易如反掌。
這樣一來,我軍的處境就安全得多。同時,我軍在玉壺關後方切
斷玉壺關和祁國的聯絡,防止祁國得到前線不利的訊息。
然後再請唐將軍搶佔灞關,將祁國軍隊阻攔於國門之外,再慢慢對付鎮武城守軍。如此一來,我堯國必勝!”
徐奕聽後拊掌大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才知道這話不是說說而已。
陸兄一番話,令我茅塞頓開!如此,就依陸兄之策。在下多謝陸兄解惑!”
陸謙連忙推辭說不敢不敢。
接著,徐奕連忙把剛才陸謙說的三點建議在布帛上記錄下來,喚來徐一,要他親自跑一趟,務必把此信交予唐煜。
徐一領命退下。
徐奕又和陸謙暢聊一番,兩人越聊越投機,互相引以為知己。
當晚,兩人抵足而眠,徹夜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