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一個時辰緩緩流逝,李振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對王長刀下達了指令:“傳令下去,讓部隊行動吧,料想南城的金軍此刻已是傷亡慘重,不堪重負。”
隨著命令的下達,一隊李家軍的健兒踏上了定州城那飽經風霜的城牆。領頭的幾位士兵,即便是身經百戰,鐵骨錚錚,也不禁在目睹眼前景象後,胃中翻湧,不由自主地彎下腰,對著腳下那片被戰爭蹂躪的土地嘔吐起來。要知道,這些勇士們早已在血雨腥風中磨礪出鋼筋鐵骨,能讓他們在無數次生死較量中面不改色的戰場,竟也能引發如此強烈的生理反應,足以想見,那城牆之上,是怎樣一番觸目驚心的場景。
“轟隆!”
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定州城的一段古老城牆彷彿承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力量,轟然間裂開了一道觸目驚心的缺口。塵土飛揚中,無數李家軍計程車兵,手持寒光閃閃的武器,如同潮水般洶湧而入,誓要吞噬這城內每一寸土地。
城門之外,巨石堆疊,宛如銅牆鐵壁,將通往城內的道路牢牢封鎖。面對這般困境,李振才當機立斷,決定以雷霆萬鈞之勢,用炸藥破開城牆,為大軍贏得一線生機。
此番征伐,李振才更是傾盡所有,從他那神秘莫測的空間之中,喚出了幾輛威風凜凜的裝甲車。這些鋼鐵巨獸,在戰場上橫衝直撞,與李家軍的勇士們並肩作戰,對城內的金軍展開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勢。每一聲炮響,都震顫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宣告著勝利的天平正在悄然傾斜。
如此一來,定州城內的金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打擊,一時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此刻,定州知府李懷喜正心急如焚地在廳內踱來踱去,每一步都踏出了他內心的焦躁與不安。忽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沉悶的氛圍,一名金兵匆匆闖入,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懷喜的眼神瞬間亮了起來,彷彿抓住了一線希望:“情況如何?那些大家族可已應允派人相助?”
那金兵卻面露悲慼,彷彿帶著整個戰場的陰霾而來,他顫抖著聲音答道:“大人,情況不妙啊。那些大家族的族長,他們……他們竟領著各自的部曲,從北門悄無聲息地撤離了。我們的兄弟試圖阻攔,可……可卻慘遭他們毒手,一百多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沒了。”
言罷,廳內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似乎在為這場未竟的戰役低吟。
聞聽此言,李懷喜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案,桌上的茶碗應聲而裂,碎片四濺,猶如他此刻支離破碎的心情。
“這幫混賬東西,簡直是毫無道義可言!不助我守城也就罷了,竟還殘忍地殺害了我軍諸多英勇將士。待我脫困之日,必當親自面聖,將此事原原本本稟明聖上,誓要讓他們滿門抄斬,以正軍紀!”
聽聞金兵所言,那張原本還算鎮定的臉龐瞬間被惶恐之色所吞噬,言語間也帶上了幾分顫抖與結巴:“大……大人,局勢已是萬分危急!叛軍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已然攻破了城門,其火勢之猛,猶如燎原烈火,我軍根本無法與之抗衡。眼下,這定州城內,大半已然落入叛軍之手,我等究竟該何去何從,方能保全性命啊?”
李懷喜雖是個迂腐之人,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他卻並未被那些空洞的忠義之詞所束縛,更不會輕易萌生出與城池共存亡那等不切實際的念頭。
他目光堅定,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速速傳我軍令!讓所有兵馬護著家眷,務必保持秩序,從北門撤離!既然這定州城已是守無可守,那便索性讓給那些叛軍。待我們撤至安全之地,再圖後計,等待朝廷大軍前來平叛!”
夜色如墨,悄然降臨於定州城之上,將這座古城的喧囂一併吞噬。隨著最後一縷夕陽餘暉的消散,李家軍如同暗夜中的利刃,無聲無息間,已將這座城池牢牢掌握。城內,一片死寂之中,唯餘下戰後的蒼涼與哀傷,遍地是戰爭的遺蹟——屍體橫陳,其中金兵佔據了大多數,但也不乏李家軍的英勇之士,他們並肩作戰,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夜色深沉,星辰隱匿於厚重的雲層之後,似乎連天空也不願目睹這人間慘狀。由於時值深夜,加之城內仍有零星金兵未能及時撤出,隱匿於廢墟之間,故而無人敢於此時涉足這片死亡之地,去收拾這戰後的狼藉。屍體與鮮血,成為了夜色中最沉重的註腳,靜靜地訴說著這場戰役的慘烈與悲壯。
在這片被戰爭陰影籠罩的土地上,時間彷彿凝固,每一分每一秒都承載著無盡的沉重與哀愁。而李家軍與金兵之間的恩怨糾葛,也隨著這一夜的沉寂,被深深地刻印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了後人傳頌或反思的篇章。
在李振的精心運籌下,王長刀的驍勇之師勢如破竹,一舉攻克了定州城。然而,勝利的曙光並未驅使他們盲目北進,反之,一股精銳部隊在李振的巧妙部署下,悄然轉向東方,踏上了征途。
僅僅旬月之間,王長刀的兵馬猶如蛟龍出海,穿越重重關隘,終於在滄州城下與李家軍勝利會師。這一幕,不僅是兩軍將士英勇無畏的見證,更是戰略智慧與默契協作的結晶。
與此同時,李振則帶著他那支特立獨行的“不良”隊伍,悄然重返湯陰城。他的心中,早已勾勒出了一幅更為宏大的棋局。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李振深知,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而他,正欲以湯陰為棋眼,佈下一局足以改寫天下格局的妙手。
如此,每一子落下,皆是深思熟慮;每一步前行,皆含深意。在這片烽火連天的亂世中,李振與他的夥伴們,正以一種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果敢,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戰火不光在北地燃燒,韓世忠帶領的北宋兵馬在碭山和完顏平的金軍交上了手,雙方一共投入了將近十萬的兵馬,在經過多日的廝殺後,碭山終於被韓世忠給成功拿下。
為了穩定戰局,完顏平親自率領五萬人的兵馬來到徐州城坐鎮,他清楚的知道這次面對的是號稱百戰戰神的韓世忠,自己的勢力能否在黃河南岸發展下去,就看這一戰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