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我們的任務,想要在中條山紮下根,就得把日軍打服了,打怕了。
不然日軍可不會讓我們安安穩穩的紮根發展。”
二營長挑釁的眼神撇著小李,小白臉子,同樣是大學生,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小李心中懊惱,依舊擔心不已,可政委都已經說了,他就是有再多的不服氣,也只能保留意見。
二營長問道:“政委,咱們怎麼打,您有主意了嗎?”
趙剛點點頭:“依我看,團長選的地方就不錯,咱們就在這再打一回伏擊戰。二營長,你說呢?”
雖然是有主意了,但趙剛平常很少指揮戰鬥,心裡面還是不踏實。
還要詢問別人的意見,尤其二營長參加過大小戰鬥不下百餘次的老兵。
二營長琢磨了一下:“按道理說,敵人已經在野狼坡,被我們伏擊了兩次,也該長點記性了。
但是政委的想法,也很妙啊!
敵人正是被伏擊了兩次,應當也不會想到我們還會在這兒伏擊他們第三次。
咱們照著敵人的想法反著來,有可能收穫奇效。
旅長指揮的七亙村兩次伏擊戰,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抗戰之初,旅長帶著三八六旅,在位於邯長公路咽喉要道上的七亙村,成功伏擊日寇一支輜重運輸大隊,消滅了三百多日寇,繳獲了大量物資。
按照軍事常規,人們都會認為應該“見好就收”,在同一個地點不能伏擊兩次。
但是,向來不按常理出牌的旅長卻來了個“逆向思維”:
日寇在七亙村被伏擊過一次了,肯定會認為八路軍會立刻轉移,那我就偏偏不轉移,繼續守在這裡,再伏擊你一次!
於是,旅長在三日之後,再次在七亙村設伏,結果真的又迎來了一支日寇的運輸隊,再一次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重疊伏擊戰,是旅長的拿手好戲,曾經數次使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趙剛不否認,自己決定在此再進行一次伏擊,也是從旅長指揮的戰鬥中獲得了靈感。
……
“小日本的心真黑啊,又讓咱們爺們兒在前面趟雷。”行軍的路上,參謀長羅守華忍不住抱怨道。
劉雄飛拄著一根柺杖,兩次騎著馬被炸,都把他嚇怕了。長途行軍又費腳,只能拄根柺杖來維持。
聽到參謀長的抱怨,他忍不住吐槽到:“馬幣的小日本兒,哪次不是這樣!”
每次出擊都是他們皇協軍在前面開路,捱打也是他們先捱打,真是給日本人賣命。
吃日本人的糧,太難了。
羅守華咬著牙說:“那能一樣嗎?咱們這回遇到的,可是連日本人,也在他們手裡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