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樂陶陶所言,遇到對眼的救命恩人,姑娘會說:“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
而遇到對不上眼的救命恩人,就如同徐娘子碰見了郭永年,會說:“大恩大德唯有來世再替恩公做牛做馬。”
當時的徐娘子青春少艾如花似玉,雖出身低,但已被伯爵府相中,將成為十三姨娘,哪裡看得上郭永年這樣在刀口上討生活的匪類。
對此,郭永年心知肚明,心有不甘。
他覺著凡事對他似乎都不公平,他丟擲最後的籌碼——救命之恩,逼她就範,留她。
這與那個要當眾強行輕薄徐娘子的人有何區別?
女子身無長物,不能反抗,唯有委身,待女兒出生,她便執意要走,說欠的都還清了。
話已至此,強留無用,從此天各一方,至於是否人鬼殊途,無人知曉。
兵荒馬亂,萬事可能。
“有一美人兮,見之難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一曲《鳳求凰》唱罷,便不再想。
徐娘子不知道的是郭永年後頭草草娶了董氏了事。
董氏即當時撥給徐娘子在山寨生活時用的農家女,雖姿色才情遜色,但勝在質樸善良、勤快能幹,將徐娘子走後的父女倆打點得妥妥當當。
之後她三年抱倆,連生兩兒,總算寬慰了郭永年那顆久久鬱郁的心。
直到徐娘子的囡囡成年,與徐娘子愈發神似,才又勾起郭永年的傷心過往。
往事如煙,故人久遠,這世上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
曾以為刻骨銘心的,依舊會隨著歲月流逝而變得模糊,乃至扭曲、變色。
以為忘卻了的,偏偏在另一人身上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