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第三帝國>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 (2 / 2)

“稟主公,屬下認為,主公可以放寬流民從事手工業的條件,鼓勵流民自主創富。”說這話的人便是劉範的工業從事,馬鈞。隨著西涼的手工業蓬勃發展,劉範只得順應時代發展,設立了這個職位來管理全涼州的手工業發展。另一個新的職位則是商業從事,由糜竺的弟弟糜芳出任。

劉範微微搖搖頭,無奈地說道:“就算流民參與手工業,也會大量消耗糧食。也是一時之計罷了。”

看到劉範的老部下們連連失敗,新人管寧意動了,他不顧老一輩們好奇的眼光,毅然站了出來。管寧說道:“稟主公,屬下聽聞,羌地以及羌地之西尚且有廣闊的土地,不如就把流民安置與羌地以及羌地之西。”

青海怎麼可能?劉範心想。劉範搖搖頭,說道:“羌地和羌地以西不可能。根矩初來乍到,想必還是不知道我羌地三郡的實際情況。還請岳父為他解釋一下。”

“諾!”羌地三郡太守馬騰站了出來,他面對著管寧,並沒有因為他是劉範的岳父而對管寧倨傲,而是和顏悅色地說道:“根矩可能不知道,羌地雖然盛產牛羊,但羌地極其苦寒,不能產出糧食。而流民都是來自中原地區,不會飼養牛羊。如果把他們遷到羌地,那他們還需要之前幾年的時間才能學會放牧,這期間必定要耗費眾多的糧食。而且羌地歷來被看做是蠻夷之地,如果流民們知道他們要被送去羌地,那他們多半會對主公心生怨恨,認為主公是苛待輕視他們,這對主公的名聲十分不利。而且羌地出產的牛羊雖多,但能夠養育的人口至多不過幾十萬人。不可能完全接納四五百萬人口。”

管寧聽完馬騰的話,方才恍然大悟,說道:“謝大人指教,小生懂了。”

馬騰說道:“根矩初來乍到,資歷雖然淺,但為主公出力的熱情卻是有的,這很值得繼續發揚。”

“諾!”管寧說道。說著,兩人都退下了。

看到管寧雖然說錯了,卻仍然大放異彩;又聽出了馬騰言語中的弦外之音,所以邴原也不甘心再沉寂下去,一心想要在主公和同僚們面前露一手,以期讓劉範和同僚們都迅速記住自己。於是一向訥言的邴原大膽地站了出來,說道:“稟主公,屬下認為,主公不妨在涼州推行屯田制,只分給流民一小塊土地,但也有利於精耕細作,如此,涼州便有可能承載幾百萬人。”

許多太守和將軍,一聽邴原的話,紛紛恍然大悟。不錯,漢武帝都曾經在涼州實行過軍屯,那現在土地緊張,為什麼不能再實行一次呢?如果實行了屯田制,那涼州就完全有可能承載幾百萬新增人口。但只有劉範、田豐、賈詡、劉誕知道,邴原的計策看似完美無缺,但其實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安定太守趙匙首先站出來,說道:“稟主公,屬下認為,幼安之計大有可為!屬下請主公在安定郡先試行屯田,如果屯田可行,再推廣到全涼州。”幼安,就是邴原的表字。

還有幾個太守也紛紛站出來,支援邴原的計策。看到這麼多顯官支援他,邴原不禁有些飄飄然。劉範給劉誕一個眼神,劉誕便出來,說道:“眾位大人,此計不可行。現在願意接納流民的州郡,不只是涼州,還有幷州。但流民大多選擇來涼州,而不是去更近的幷州,除了幷州牧董卓魚肉百姓、我主恩澤百姓之外,還因為我主承諾給流民更多的土地的使用權。假如實行屯田制,不僅流民只得小塊土地的耕種權,還要負擔不亞於幷州的重稅。那麼流民大多會認為長途跋涉來涼州無利可圖,而轉道去幷州。如此一來,我涼州就徹底失去這個擴充人口的機會了。”

劉範嘆了口氣,說道:“不錯。流民如此繁多,我們千萬不能讓那董賊白白佔了便宜。這幾百萬流民我勢在必得,你們再想想吧。肯定還有方法。”

連續五個較為中肯的計策,都基本被劉範否決,這讓底下的文武們都不知如何是好。劉範也是無奈,實在是他們所提出的計策最多隻能緩解而已,並不能真正解決這個危機,並把這個危機化為最大的機遇,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且他們五人所提出的計策,都與他們各自的切身利益所決定。例如趙雲提議擴軍,他一個當將軍的,自然而然最愛的就是擴軍了,哪個將軍不是希望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就在議事堂上竊竊私語,卻無一人出來獻計時,涼州左軍師兼涼州兵曹從事——賈詡站了出來。劉範眼睛一下就亮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