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商離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雖然他早就知道自己撿到了一個寶貝,但是他卻沒想到這個寶貝能夠逆天道這種程度。
“淡定,淡定!”
商離不住地在心裡安撫自己道:
“後世之所以認為榫卯船最早出現在漢朝是因為後世出土的最早榫卯船是漢朝的,木頭製品不好儲存,說不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已經發明瞭榫卯船,但是卻因為木頭容易腐朽而沒有儲存下來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耍水也就顯得沒有那麼逆天了……吧?”
這話說到後面,連商離自己都變得有些不確定了起來。
理由很簡單,因為榫卯船在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中國有。在古羅馬時期,地中海區域的木船基本都是採用的榫卯結構,因此後世也有專家認為漢朝的那艘榫卯船建造技術是羅馬人透過絲綢之路傳進來的。
當然,有正就有反。有人認為榫卯技術是羅馬人傳給漢朝的,也有人認為羅馬的榫卯船技術是漢朝傳給羅馬人的。具體誰是爹,商離不得而知。不過不論誰先誰後,都不影響耍水的妖孽度。能夠在西周初年造出這種在漢朝羅馬時期才被大規模運用的榫卯船,這已經足以證明耍水的優秀了。
“咳咳,榫卯結構確實堅固,不容易因為風浪而散架。不錯,非常不錯。”
商離一臉淡定地點了點頭,而後對著耍水問道:
“除了榫卯結構之外,這艘船還有其他的特殊之處嗎?”
“稟王上,有的。”
耍水點了點頭,而後對著船上的下屬喊道:
“楊帆!”
“呼啦!”
一陣帆布下落的聲音響起,商離循聲望去,發現整艘船上已經掛起了一面白帆,在火光的照耀在反射著光芒。
“這是……船帆!?”
見到這一幕的商離難以置信地瞪大著眼睛,低聲呢喃道。
有人可能會問了,不就是船帆嗎?值得這麼大驚小怪的嗎?
說這話的人就不瞭解歷史了,須知在甲骨文中,是沒有“帆”這個字的。
不單單是甲骨文,實際上直到東漢為止,中國的文獻都不曾提到過風帆二字。不僅如此,出土的船模,畫像中的船,也都是無帆的。換句話說,在三國之前,中國的船都是“不用帆”的——至少絕大多數船不用。
可是現在,商離卻在自己國家的船上看到了風帆,試問這如何不令商離感到驚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