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在洪水來臨的時候,全村老少都跑到大堤上去,用手挑肩扛的方式不斷地將沙袋送到大堤上面去,以此來增高河堤的高度,防止河堤崩潰——你說這些沙袋構築的簡易河堤有所謂的質量保障嗎?當然沒有。但是人家確實可以防止河堤崩潰,這就足夠了。
河堤和水壩的崩潰原理是一致的,因此想要防止水壩崩潰也很簡單,那就是儘可能地加高水壩的高度,讓它承受盡可能高的水位。
當然,這麼做也是有代價的。隨著水壩的增高,蓄水能力的增強,其所產生的水庫面積也會越大,進而淹沒掉那些原本適宜人類生活居住的土地。
後世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水壩管理所覺得水壩太矮,試圖增加水壩的高度,以此來增強水壩的蓄洪能力。結果因為水庫的周圍有一個大工廠,廠方不希望水庫增高水壩,因為那樣會淹沒掉自己的廠房,進而不斷地干擾水壩增高的程序。
之後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千年一遇的大暴雨來臨,直接沖垮了不夠高的水壩,並且瘋狂地朝下游衝去,一夜之間席捲了幾百萬人,許多人在睡夢中被沖走,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身處幾百公里之外了。
而這一切,僅僅只是因為廠方的私心而已。
好了,言歸正傳,後世的中國由於人口數量增多,每一片土地都生活著大量的人,因此徵地修建水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現在不同啊!
現在的中國攏共也就幾百萬人,縮小到南京附近的這片區域,不過只有區區的七八千人罷了。地廣人稀之下,修建水壩是不需要考慮過多的人地關係的。甚至只要商離想,他完全可以將整個秦淮河上游都改造成水庫,直接修建一個大型水壩,將上游的土地都給它改造成溼地。
不過仔細想了想,商離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那麼做。畢竟天文大潮不常有,天文大潮遇到暴雨就更不常有了。除了颱風天氣之外,絕大多數情況下南京是沒有被淹沒的危險的。而且就算真的有颱風,刮到南京這裡也基本剩不下多少風雨了,因此商離只要修建幾個常規水壩,應該就能有效地預防南京被洪水淹沒的危險。
“後世的南京官府為了給秦淮河洩洪,似乎還專門幫它修建了一條輔助河道。”
商離轉頭看向西北方向,目光灼灼:
“唔,我記得那條河似乎叫秦淮新河來著。不僅如此,那條河還正好從梅山鐵礦的礦區前經過。”
後世有鐵路和公路協助運輸,因此梅山鐵礦對秦淮新河的依賴度並不強。但是宜國不同啊!如今的宜國國都到梅山鐵礦之間只有一條用人馬的腳踩出來的土路,一旦遇到陰雨天氣,這條路的路況就會變得非常泥濘,無法行走。
也正是因為這樣,如今宜國的鐵器生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明明正式的可以重複利用的高爐已經搭建起來了,但是鐵礦石的供應卻硬是跟不上,你說氣人不氣人?
“水泥馬路和運河,這兩個通道必須要修建起來一條才行!”
商離將目光收回,在心中暗自思量道:
“運河的難度大了點,畢竟修運河就需要工具,而工具又需要用到鐵礦石,偏偏如今鐵礦石的供應又受到了限制,反過來限制了運河的挖掘。所以說……到頭來還是要指望水泥馬路嗎?只是不知道,之前交付給他們的水泥研發進行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