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國可不是一般的東夷國家,甚至不能稱之為東夷。因為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商朝嫡系,曾經是兩任商王的首都所在。
雖然後來商朝將首都遷走了,但是仍舊留下了大量的國民在奄國。後來商朝歷次東征東夷,都是以奄國為前哨站的。
武王伐紂的時候,商朝大軍正好在山東作戰。得知紂王自焚,商朝滅亡的訊息,這些大軍就全都留在了奄國。
後來武庚造反,其實也是奄國和蒲姑國的國君攛掇的。
武庚戰敗之後,剩餘的商朝遺民沒地方去,也全都跑到了遠在山東的奄國,將這裡作為自己最後的反周據點。
可以說,在當時,奄國已經是商朝遺民的最後希望了。
對此,周公並沒有選擇強攻奄國,而是選擇了先易後難,以“小國包圍大國”的戰略,先將其他跟著奄國的反周的小國解決掉,最終和從北向南攻,已經滅了蒲姑國的姜太公呂尚南北夾擊,一起進攻位於後世曲阜的奄國。
面對兵臨城下的周朝大軍,奄國和其他的商朝遺民選擇了出城作戰。然而在周公和姜太公的聯手夾擊之下,奄國軍隊大敗。無奈之下,奄國國君只能出城投降,最終被周公關在了已經被攻克的蒲姑國國都,由姜太公看管。
不僅如此,由於周公深恨奄國造反,於是將俘虜了的奄國壯年男性全部閹割,當了閹人。後世的“閹”字,其實就是被關起來的奄人。
看起來確實挺慘的,不過如果你知道奄國遺民的最終歸屬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奄國滅亡之後,大量的奄人和商朝遺民繼續逃亡。其中一部分在山東萊州市附近登船,度過渤海,逃到遼東,去投奔已經建立箕子朝鮮的箕子。
而這些人中,又有一分部被風吹散,跑到了日本,給日本人帶來了禾稻文化。後世日本婚服是白色的,可能也和這些人有關,畢竟商人尚白。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和飛廉的部族一起,被迫遷徙到了甘肅,成為了後世秦人的祖先。
沒錯,後來滅了周朝,統一天下的老秦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奄國的後代!這也算是為老祖宗報仇了。
而除了這兩部之外,奄國還有最主要的一部,在奄國滅亡之後繼續難逃,跑到了淮河流域,並且於周成王死後,周康王繼位時再次造反,而後再次被擊敗,最終渡過長江,於常州市再次立國。
後世的常州就有一個“淹國古城”,就是奄國後人建立的都城。所謂“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可見淹國古城的歷史價值。
當然,奄國後人的再次造反也為自己招來了一個生死之敵。在再次擊敗奄國後人,並且將其趕到長江以南之後,周康王為了防止他們再次造反,於是從虞國分出了一個國家,在揚州建立了一個“宜國”,以此來監視奄國遺民。
而這個“宜國”,也就是後世吳國的前身。後來吳國在揚州被淮夷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最終也渡過長江,跑到蘇州建國,並且於春秋末年吞併了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