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同鋒這群人揍得差點下身不遂,雖然就回來能走路了,但也和太監差不多了。
這當然是蕭寒崢搞的事,不過卻沒有留下任何的把柄。
最後查下來,連鄭家都以為是湊巧,只感嘆鄭同鋒倒黴。
很快,就到了殿試的時間。
這天蕭寒崢穿戴整齊,去了皇宮參加殿試。
殿試只考策問,時間為一天,日暮交卷。
期間皇帝會親自過來看。
結果自然不會當天出,會等考官們批閱完,並呈到皇帝面前。
等皇帝定下一甲之後,再舉行傳臚大典,由皇帝宣佈殿試結果。
蕭寒崢拿到策問,看到題目之後,果然在預料之中。
策問的題目就是民生和強國。
大概意思就是如何讓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有沒有什麼策略,能讓國家更富強。
這種題目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說簡單就是題目的範圍廣,發揮的空間大。
難的是難寫出新意或者給出有效的建議。
特別是要在不能在動一些人利益為前提來寫,否則很容易踩到世家大族的雷點。
讓你就算考上進士,將來做了官,也要被整的。
蕭寒崢自然不會傻到去寫動世家大族的利益,於是著重寫了如何發展民生。
他原本就活了一世,上一世做到了一品官,眼界不低。
加上和時卿落不時的會聊起國家和民生,也從她的口裡得到了不少的建議,或者從她的話裡得到不少的啟發和靈感。
因此蕭寒崢主要從“民富國強,眾安道泰”來說,對於對國家的政策改變,反而提的比較少。
差不多雷點都避開了。
畢竟他還沒入仕呢,不用那麼早就去提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