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或的劍架在董卓的脖子上,就像五年前董卓的劍架在荀或的脖子上一樣。
實際上,他們都不會有性命上的威脅。
“此刻,請陛下降旨,誅殺此僚,則天下可安,九州可定。”
在滿朝文武差異的目光之中,在呂布震驚於自己掙不脫董卓牽制的惱怒之中,荀或幹出來了所有人想幹,但幹不成的事。
實際上董卓死了也沒用,大漢已經因為董卓的行為亂了,有了兵權並且嚐到甜頭的諸侯絕對不會乖乖把權利送回去。
你問劉焉願不願意把自己打造的鐵桶益州捐獻出來,作為三國曆史中前期發展最安逸,實際上有七分可能吞併天下的劉焉。
要不是死得早了點,兒子慫了點,派出去的手下張魯腦後反骨凸了點,復刻一遍先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事蹟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董卓做的很好,天下人心已失,普通百姓的仇恨盡皆集於董卓一人之身。
天下為什麼亂?因為董賊!
為什麼老是要打仗?因為董賊!
為什麼地裡長不出糧食?因為董賊!
各地諸侯打起反旗的時刻即將要到來,董卓就是最好的一口大鍋,什麼問題往董卓身上扣就沒錯,然後百姓雲從,自然而然有了軍力。
“哈哈哈哈,荀家子莫不是瘋癲了,老臣為大漢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必荀家子是聽信奸佞小人之妄言。”
董卓雖然被人將劍架在脖子上,但依舊不慌不忙的滿嘴說胡話。
如果說曹操和荀或是在生活作風上臭味相投的一對狗東西,那麼董卓和荀或就是在表演藝術上臭味相投的一對狗東西。
沒有彩排、沒有劇本、沒有之前也沒有任何交流,但就在這種情況下,荀或和董卓就這麼演起來了。
一個義正言辭的說要誅殺董賊,但是這劍蹭了半天就是不砍下去。
另一個明明剛才還在我自己的“霍亂權臣”,現在就又開始說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以及皇帝劉協不知道啊,他們覺得荀或絕對不可能殺死董卓,而且很有可能被董卓殺死。
不但如此,他們還覺得這就是董卓對他們的試探,任由這個素未謀面士子攻擊自己,藉由他的手將朝中的反對勢力再揪出來,然後順手敲打一番皇帝。
一時之間,大臣們反而擔心起荀或的安危來,生怕董卓一言不合就在大殿上手撕荀或。
然而,真正的高強度對線,現在才要開始。
荀或問道:“董丞相若非霍亂賊寇,為何持劍上朝?不尊陛下?僭越至此!”
董卓笑了笑,“此乃陛下恩寵,老臣以此為榮,何來僭越之說,如若不信,荀家子可詢問陛下。”
荀或聞言彷彿疑心頓消一般,將青鋒從董卓的脖子上挪開,轉而對劉協參拜。
“陛下。”
劉協嚥了咽口水,強忍著浸入眼睛中的汗水,驚懼的看著笑眯眯的董卓,艱難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