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腳步,江夏幾乎是小跑著,回到了極星寮。
剛一進門,就直接鑽進了廚房。
他腦海中,有一道菜品浮現出來。
雲吞鴨!
這道菜,又叫作餛飩鴨子,是一道徽菜名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華夏清朝末年。
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沒有什麼創作者悲慘的人生經歷。
非常簡單樸素的一道菜。
之所以想到這道料理,與江夏所知道的一句俗語有關。
送別餃子接風面。
在北方,餃子都是用來表示離別的意象。
有一種說法是,面是長的,希望這次迴歸能夠長長久久,餃子是短的,希望這次分別只是短暫一別。
還有一種說法是,餃子是包著的,完完整整的一個,象徵希望離開的人,早日迴歸,成為一個完整的家。於是也額外有了,希望離開的朋友,在另外一個地方,儘快組建一個完整家庭的寄託。
為什麼有這句老話,其中的起源,現在已經無處考證。
不過,因為這句俗語,雲吞鴨,也突然成了華夏人餞行宴會上,非常熱門的一道菜。
所以說,其實餛飩和餃子之類做菜的情況也有。
但是像櫻花國那樣,只是單純的就著餃子吃飯的情況,很少很少。
拔乾淨毛的肥鴨一隻。
混沌二十來個。
其餘各種調味料和配料若干。
這道料理的原材料,非常簡單。
江夏從冰箱取出一塊五花豬肉,細細切碎,兩把刀左右開工,左手一把有規律的剁肉,右手的另外一把則架住擋著向旁邊飛濺出去的肉沫。
一面切過,用右手的刀將肉翻過來,換了個方向,又開始重複之前的動作。
對於混沌而言,味道的好壞,全在內裡。
也就是這豬肉餡。
豬肉需要選擇肥瘦相間的部位,這樣能夠帶來更加粘軟的口感,但又不宜過肥,從而導致太過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