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建虜由連山關、摩天嶺方向逃來,在城外短暫停留後,已經由東面的平夷門進入遼陽城。
郭大靖得到親兵急報,不驚反喜,命哨探繼續監視,隨時來報。
在遼東兵力的壓力下,連山關和本溪的守軍不太可能趕來增援。
合理的解釋,就是遼東戰場也有破局,守衛兩處要點的建虜是敗退下來,無奈地逃進遼陽城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遼東兵團的人馬很快就會出現在遼陽。擁有了雄厚的兵力,郭大靖就可以展開後續的軍事行動。
遼陽南門兩城共有九座城門,城外的壕溝不僅阻礙了東江軍的直接進攻,還形同枷鎖,使建虜出城作戰困難重重。
只要重兵封住城門,建虜想出城只能是從城牆縋下來,既形成不了規模,威脅也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在找死。
“有四五萬人馬,就足以牢牢圍困,其餘兵力,便可以另開戰場,破壞建虜遷民北竄的計劃。”
郭大靖睡意暫無,披衣而坐,重新制定起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打一個、挾一個、看一個,遼陽和沉陽,以及周邊的建虜,都在郭大靖的全盤考慮在內。
殲滅遼陽這一大坨敵人,已經足夠讓毛文龍及東江鎮將領們滿意,崇禎估計也是龍顏大悅,能睡幾個好覺了。
但從郭大靖的角度,還是覺得不夠。十數萬人馬,顯然還有很大的餘力給予建虜以沉重打擊。
建虜以為能用遼陽城來牽制住東江軍的進攻,郭大靖豈能讓他們如意?
在思考與計算中,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郭大靖感覺到睡意上湧,才打著呵欠,躺下休息。
…………………
深夜靜謐,喧囂了一整天的遼陽城下,難得地沉寂下來。
但與郭大靖一樣,城內的奴酋也沒有休息,突如其來的“援軍”,再次打亂了他們的預定計劃。
“滿達海抵擋不住東江軍的勐攻,丟失威寧營,棄守本溪,向沉陽轉進。”
“錫翰擔心被東江軍合圍,棄守摩天嶺,趕至遼陽,兵合一處,加強遼陽城的防禦。”
這兩個訊息讓奴酋們震驚,急轉直下的戰局,瞬間成為孤城的遼陽,即將雲集的敵人大軍,令他們一時失語。
豪格的眉頭緊皺,不祥的感覺愈發濃重,籠罩在他的心頭,壓得他喘不過氣。甚至有那麼一刻,他都想馬上帶著數千精騎,不顧一切地出城逃竄。
“阿濟格那邊還沒傳來訊息,不必如此悲觀。”塔瞻強自鎮定地開口說道:“即便遼陽被敵圍困,也沒什麼大不了,本來也有過這樣的預想。”
沒錯,孤城死守,那是預想中最壞的結局。可當真的發生了,卻又讓人很難接受。
豪格也強自穩定心緒,緩緩說道:“塔瞻說得極是。既然守衛遼陽,自然都有與城共存亡的覺悟。戰局雖然不利,但只要能夠堅守,轉機就會出現。”
他算是想清楚了,現在出城逃竄已不可能。如果錫翰所部還有其它選擇,也未必會跑到遼陽這座孤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