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的訓練也抓得很緊。」郭大靖笑著說道:「至於誰更厲害,明日看過再說。」
此番巡視,各部長官都有自吹請纓的意思,想著建大功、成大名。
畢竟,這很可能是最後一場大戰,終結遼東戰局。一是機會難得,其次則是要為撤軍留後路。
很多將士的希望是馬放南山、安享太平,可也有很多官兵想著征戰沙場、建功立業。
把從軍作為職業,從古到今,也不乏其人。官職的級別越高,越是如此。
但郭大靖現在還不能把裁軍的具體細則講出來,
可還要讓中高階將領們安心放心。打好決戰是一方面,別為了表現而爭功冒進,抬致不應該的損失。
「至於戰後的安排,尚將軍及諸位軍官也請放心,甩開胡思亂想,專心致志地打好決戰。」
郭大靖環視著眾將,緩緩說道:「東江鎮可曾虧待過沙場浴血的將士?平定遼東後,資源更多,就更不會讓將士們失望。」
裁軍是肯定的,但不一定取消編制,而是縮減部隊的規模。比如現在一個協是一萬多人,可以縮編到八千或六千,也能達到目的。
儘管軍隊的人數少了,但軍費卻可能不降反升。
因為,按照郭大靖的設想,步兵將全部變成騎兵,光是戰馬的購買和飼餵,就是極大的投入。
郭大靖爭取在五年內達到目標,建虜已滅,蒙古諸部的歸附,會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況且,軍隊沒有仗打,但可以進行耕作生產,向北不斷推進,生產建設兵團就很適合開發建設荒蕪的地區。
「末將等沒有胡思亂想。」尚可喜陪著笑說道:「對毛帥和郭帥,大家崇拜又欽佩。聽毛帥和郭帥的,一定能榮華富貴。」
郭大靖呵呵笑了起來,說道:「話糙理不糙,大家的根都在東江鎮,東江鎮長盛不衰,個人的富貴豈能沒有何障?」
人生在世,追求的不過就是名和利。至於什麼高風亮節,視名利如糞土,郭大靖對這樣的人都要敬而遠之。
榮華富貴到底包括什麼,個人有個人的理解和標準,也是有高有低。
郭大靖不反對官員們生活得更好,比如有府宅,吃得也是雞鴨魚肉。但這些花費,都應該是靠自己正道賺來的。
如果喝著兵血,靠著貪汙腐化來奢糜享受,那是自找死路,絕不會得到姑息。
當然,作為酬功的一項,郭大靖準備用遼東的賦稅,以及戰爭的繳獲,來給將士們提供更好的福利。
其實,老百姓對於等級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在他們心裡,就認為當官的比自己過得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要老百姓能吃飽穿暖,他們不會對於當官的住大宅、吃大肉有什麼反感和憤怒。
可要是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民怨便會積累,直至沸騰,才不會去想當官的也跟他們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