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軍的前線離建虜都有一個緩衝區域,比如遼南的海州,這也是敵我雙方所需要的態勢。
不管是誰想發動,有緩衝地區都不至於措手不及。同時,這也有利於防止對手的諜子和哨探。
但這樣也有弊端,那就是要發動牽制的話,大軍行動和糧草的運輸,將會耗費很多的物資和時間。
而且,因為是要倚堅防守,儘量地少佔用兵力,郭大靖也不主張在遼南發動牽制。
“建虜多半也不會在遼南採取行動。”毛文龍也得出了相同的判斷,緩緩說道:“但還要有足夠的兵力留守,以防萬一。”
澹澹一笑,毛文龍又說道:“本帥便在此坐鎮,你自管前往秀巖,指揮這場大戰吧!”
集結於秀巖地區的部隊,總要有一個總指揮,不是郭大靖,就是毛文龍。不管是身體,還是年紀,在嚴寒的冬季吃苦,郭大靖是當仁不讓。
轉頭看到何可綱,毛文龍又笑著說道:“何將軍,你是和大靖去秀巖吃雪喝風,還是陪著本帥在蓋州?”
何可綱趕忙躬身道:“機會難得,末將願隨郭帥去秀巖,多加學習。”
毛文龍微笑頜首,說道:“也好。你的眼光不錯,要說能學到東西的,大靖在東江鎮那是頭一個。”
“毛帥過獎了。”郭大靖笑著說道:“就咱們東江軍現在的打法,也沒啥好學的,簡單的很。”
大炮轟完,步兵衝;步兵衝時,炮還轟。
東江軍的戰法越來越簡單,就是倚仗犀利的火器,打敗敵人,或者說是欺負敵人。而戰術打法越是簡單,出錯的機率越低,敵人反倒更不好應對。
何可綱要學的,要掌握的,其實是各種武器的效能,以及如何能更好地發揮出火力優勢。
其實,不僅僅是何可綱,郭大靖已經暗中下了命令,會帶所有原遼鎮的軍官去經歷一次實戰的鍛鍊。
並不是要他們衝鋒陷陣,但一定要掌握東江軍作戰的模式,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那種畏懼野戰的心理。
至於有多大效果,郭大靖也不敢保證,只能是儘量希望他們能夠爭氣,還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否則,那就只適合解職退役,回家另謀出路了。反正,就是種地,也餓不死。
毛文龍擺了擺手,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沉聲說道:“未料勝先料敗,此戰我軍準備充分,但也要防範意外情況的發生。能儘量殲敵自然是好,萬一不遂,也不要勉強。”
“末將明白。”郭大靖拱了拱手,鄭重地說道:“大帥放心,末將的謹慎小心沒有改變,儘管也希望能儘快滅虜平遼。”
“能繼續謹慎,本帥自然放心。”毛文龍語氣緩和下來,緩緩說道:“越是接近成功,就越要戒驕戒躁。只要穩得住,平遼就指日可待。”
雖然喊出了三年平遼的口號,毛文龍也確信能夠成功,但他也能看出郭大靖是在努力提前這個程序。
急迫是在所難免的,不僅僅是朝廷那邊,包括東江鎮的全體軍民,誰不希望徹底平定遼東,過上安定太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