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這樣的情形是最常見的,已經是傳統。
可有了對比,桂花就覺得不好意思,愈發地想出來工作,賺了錢都自己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陳文繡突然看到有一家三口在不遠處緩緩走過,不禁看了一眼在糖葫蘆攤前背對著小琴,發現她沒注意到,不由得略微鬆了口氣。
小琴很快回來,手裡拿著四串糖葫蘆,笑呵呵地人手一串。珍兒是最高興的,小嘴嚼得嘎嘣脆,觀望著周圍的小買賣,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
陳文繡偷眼瞅了一下,見楊大滿一家已經走遠,小琴並沒有發覺,才放下心來。
楊小河揹著個簍子,裡面裝著剛買的棉布和棉花,嘴裡吃著噴香的肉串,象個孩子似的喜悅又快樂。
楊大滿和妻子慢慢地走在集市中,不時說著話。雖然心中多是喜悅,可也有些許離別前的澹澹愁緒。
“不要再亂花錢了,你出門在外,身上也要帶一些的。”楊氏的身體眼見的又恢復了不少,這段時間的吃喝也確實提高了一個檔次。
楊大滿笑了笑,說道:“在軍隊上,沒有什麼花用的。這個冬天,你和兒子就在家好好養一養,明年再說什麼種地養雞的事情。”
他的餉糧足夠娘倆兒花用,但楊氏也是個勤快人,閒不住。等身體好了,總會找些營生做。
哪怕是不種地,養上十幾只雞,再做些零活兒貼補,楊氏覺得又能攢下不少錢。
“聽說要三年平遼,也不知道能不能作數。”楊氏有些不捨地說道:“要是太平了,也不用擔驚受怕,咱們一家子在一起,該有多好。”
楊大滿想了想,說道:“三年差不多,你不知道軍隊有多厲害,建虜下坡路走得厲害,確實撐不了多久了。”
停頓了一下,他又寬慰道:“不用擔驚受怕,打仗不象你想的那樣。幾百門火炮轟過去,建虜已經狼狽不堪,再端起刺刀來個衝鋒,也就打垮了。”
楊氏看了丈夫一眼,不是很相信,但也沒質疑,勉強笑著點了點頭。
“夜校一定要上,讓小河讀書識字是最重要的。”楊大滿岔開話題,囑咐道:“你勤督促著,別讓他偷懶。”
“爹,你放心吧!”楊小河在旁插嘴道:“不用娘操心,俺肯定去好好讀書。”
楊氏看了兒子一眼,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楊大滿也咧嘴笑了起來,鼓勵道:“懂事兒就好,多讀書啊,肯定不是壞事。”說著,他伸手一指,笑道:“那邊有賣肉的,咱們稱兩斤,回去包餃子吃。”
楊氏點頭,說道:“你還想吃什麼,這兩天就給你做。”
馬上就要結束休假返回部隊了,楊大滿再不捨,也不敢違抗軍紀。
聽妻子這麼說,不由得撓了撓頭,說道:“在部隊的伙食很好,倒也沒什麼饞的。你們想吃什麼,便一起買了。”
楊氏是不想花錢的,但還是把目光投到兒子臉上,慈祥又寵愛,徵詢著他的意見。
楊小河嘿嘿笑著,說道:“咱買只雞唄,俺採了那麼多蘑孤,別浪費了,就做小雞燉蘑孤。”
安裝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