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琴用力點頭,說道:“有一個多時辰的空閒,中午做飯前趕回來就成。我還真有想買的東西,你陪我逛大集好了。”
桂花趕忙示意老哥,連使了好幾個眼色,何順才緩醒過來,把那袋花生遞給小琴,卻訥訥地說不出什麼話。
“上回跟你說過家裡種了花生,順道給你送一些。”桂花只好開口說道:“甭嫌少,權當個零食吃。”
小琴伸手接過,也不矯情,笑著致謝,把花生先留在門房,她和桂花挽著手走上了街道。
“吳姐呢,很忙嘛?”桂花向後望了一眼,開口問道。
“吳姐去港口接船,要過幾天才能回來呢!”小琴說道:“內地鬧了災,有好幾萬老百姓活不下去,都來遼東生活了。”
“好幾萬?”桂花瞪大了眼睛,有些吃驚,“那麼多,糧食還夠吃嘛?”
小琴呵呵一笑,說道:“放心吧,官倉裡有足夠的糧食。再說,各家誰不存糧,你還怕餓著?”
桂花點了點頭,說道:“我家倒是不怕,土豆存了滿窖,黑麥和玉米也有很多。”
“那不結了。”小琴抽了抽鼻子,笑著說道:“你送我花生,我請你吃烤紅薯。新鮮東西,今年才在瓦房店試種成功,烤著吃可香了。”
老百姓是不太敢試種什麼新作物,拿一年的收成開玩笑。可軍屯就不同了,郭大靖也希望能在遼東有更多的適合種植的作物。
而地瓜和土豆都是在地裡長的,習性差不多,便在瓦房店試種了百八十畝。今年風調雨順,地瓜的試種也算成功,產量令人滿意。
與土豆的產量相比,地瓜並不遜色,田間管理到位的話,幾乎是不相上下。
即便如此,官府也沒有鼓勵百姓種植的意思。明年的軍屯,可能會擴大種植的面積,也只是為增加農作物的品種,豐富餐桌而已。
今年百多畝的地瓜,差不多收穫了二三十萬斤。一半將製成地瓜乾兒,作為零食銷售;另一半則是分到各地,煮了烤了,讓老百姓也品嚐一下。
相比土豆,地瓜的含糖量更高,營養更加豐富,吃法也比土豆更多樣兒,渾身皆為肥育生豬的優質飼料。
官府希望百姓能量力而行,每家種個一畝兩畝,從而為生豬養殖創造條件。
從遼南各地看,依著目前的氣候溫度,在金州和復州更加適合種植地瓜。尤其是復州瓦房店地區,在後世更是赫赫有名的地瓜種植基地。
小琴別看只是鎮府裡面打雜燒飯的,可她和吳姐住在一起,光是耳濡目染,見識也比百姓要強得很多。
兩個好姐妹說說笑笑,沿著街道先把鎮內的店鋪逛了一遍,小琴買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也買到了烤地瓜,邊走邊吃。
“烤地瓜嘛,老遠就聞著香味,吃到嘴裡更香甜。”桂花吃著又糯又甜的烤地瓜,既是稱讚,又對小琴的見識羨慕不已。
輕輕嘆著氣,桂花有些不甘和抱怨地說道:“在家裡守著那些田地,感覺人都呆傻了,和你的差別越來越大了。”
小琴笑著安慰道:“老百姓還不都是一樣,你常來鎮上,咱們常聊,你知道得也是一樣的多。其實,我這都是聽吳姐說的,她的見識才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