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未必有享清福的心思,但以後的作戰,他卻不必再親歷親為。
只要坐鎮金州,軍事行動便全交給郭大靖,他只要審閱過作戰計劃,提醒指點一下,也就是盡到了主帥的責任。
年紀大了,精力有所不濟是一方面。功成名就,不讓朝廷賞無可賞;再加上對郭大靖的絕對信任,都使毛大帥可以輕鬆且清閒下來。
想得更長遠的話,毛文龍也要為自己留後路。
封侯之後,解除兵權是早晚的事情,是否遵從聖旨,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萬一不得不去兵部,或者是都督府任職。領兵在外的郭大靖,以及東江諸將,就是他的倚仗。
從現在來看,郭大靖是最有能力的接班人。而只要東江鎮依然強大,無論是僻處海外,還是朝堂為官,都將是他的後盾和保障。
而能保持東江鎮發展壯大的,除了郭大靖,還能有誰?連毛文龍都自愧不如,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特別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觀察,郭大靖對於皇權的篾視,對於皇帝的不滿,就更是讓毛文龍感到放心。
如果郭大靖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唯皇命是從、唯皇帝馬首是瞻的人,反倒會讓毛文龍不敢放心。
試想,假如一紙處置他的聖旨頒下,郭大靖就能把他拿下。這樣的手下,如何敢放權?
郭大靖喝了一圈酒,也有些頭暈腦脹。看到毛文龍伸手相招,他晃悠著走過去,拱手施禮,笑得傻傻的。
毛文龍伸手示意他坐下,笑著說道:“剛剛本帥與陳副帥聊了一會兒,現下東江鎮的財政已經比較寬裕,以後再購買武器物資,就不用你再拿錢了。”
郭大靖呵呵笑著,說道:“雖說末將對錢財並不如何在意,可東江鎮財政寬裕,能夠自給自足,卻是大好事。”
毛文龍點了點頭,說道:“如此一來,即便沒有朝廷的支援,東江鎮也能抗衡建虜,並佔據上風。”
“朝廷的支援,是肯定有的。”郭大靖端起茶杯,喝著茶水,說道:“末將以為,大概能從關寧軍那邊分薄到一百多萬。”
毛文龍點了點頭,說道:“一百多萬就夠了。哪怕不給銀子,以戰馬牲畜或其它物資相抵,也可以。”
軍票的發行和回收都是有規劃的,再加上百姓耕作生產所創造的價值,使得軍票的價值比較穩定,也被軍民們所接受。
東江鎮內部的迴圈完全形成,且運作良好,使得金銀能夠集中於對外採購。朝廷發的軍餉不多,可一年幾十萬,基本上都由官府所支配。
今年軍隊擴充後,將向朝廷奏報,哪怕朝廷只承認東江鎮有四五萬人馬,軍餉與關寧軍持平的話,一年也能得到一百來萬。
這就是郭大靖的估算,還是比較靠譜。既沒有虛報,還把朝廷的吝嗇給考慮在內。
而且,向建虜走私綢帛,換取參貂,來回便賺了將近百萬;賞功銀,六七十萬;郭大靖私藏運回的又是近百萬。
這樣算下來,哪怕朝廷分文不給,東江鎮獨自支撐個三五年,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