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霍然站起,眼中閃過驚喜,又摻雜著疑惑的神色。
“大呼小叫的,驚擾皇爺,罪該萬死!”王承恩快步走出殿門,尖聲喝斥,但看其臉上,卻沒有多少怒色,而是甚為期待的樣子。
“王公公。”高起潛趕忙躬身施禮,雙手呈上文書,諂笑著說道:“曹公公和郭將軍送來的急報,遵化大捷,斬敵萬餘……”
王承恩不等他說完,便一把搶過,轉身入殿,匆匆走到御座前,跪倒在地,雙手呈上捷報,喜道:“皇爺,遵化大捷,斬敵萬餘。”
崇禎已經聽到了高起潛的稟報,心中急不可待,卻還故意矜持,此刻捷報就在眼前,眼中閃過急色,伸手取了過來,展開觀瞧。
先看的自然是曹化淳的奏報,曹公公文筆不錯,把遵化城外的大戰描述得甚是精彩,諸多修飾詞使奏報如一章華彩文章似的。
崇禎臉上浮起了笑容,他看到了其中關鍵的內容。殲敵萬餘,還有代善、莽古爾泰、阿巴泰這三個奴尊,解救了所有被擄百姓……
笑容越來越盛,壓抑憂慮鬱悶一掃而空,崇禎忍不住笑出聲來,聲音越來越大,哈哈哈哈,在殿內迴盪。
“好,好,好啊!”崇禎已經站起身,興奮地在殿內來回走著,口中還說道:“曹化淳這次做得很好,親臨戰陣,想是學到了不少。更是以最快地速度奏報,以解朕之憂慮。”
“還有郭大靖,率領東江軍英勇作戰,不僅擊敗建虜,更斬殺數個奴酋,獲此大捷,足可振奮正處低迷的民心士氣。”
“有此大勝,看那些東虜西虜還敢小瞧我巍巍大明……”
崇禎嘴裡象是自言自語,又象是給宮人所聽,更象是渲洩心中的興奮和激動。
王承恩臉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心中也輕鬆了許多。這些日子皇帝心情不愉,連帶著他們這些近侍也提心吊膽。
等崇禎說了一通,話語停頓的空當,王承恩諂笑著躬身道:“恭喜皇爺,賀喜皇爺。全仗吾皇英明神武,將士效命,才有此空前大捷。一掃頹氣,重振國威。”
英明神武嘛?!
崇禎自己都不覺得,但這話聽得舒坦。轉念一想,先有明君,才有賢臣。將士們浴血奮戰,自然是感念皇恩所致。
輕輕頜首,崇禎稍微收拾了一下激動的心情,坐回御椅,又開啟郭大靖的奏疏閱看起來。
郭大靖的字甚是醜陋,還有一些錯別字,崇禎看得直皺眉,可隨即又展顏微笑。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但皇帝真的需要這樣文武雙全的奇才嗎,顯然不是絕對的。
文武相濟,或者說是互相監督,相互制約,才符合皇帝的用人標準。
有缺陷,才好駕馭。這個郭大靖雖也識文斷字,但卻還是偏向於武將,這讓崇禎比較放心。
郭大靖的奏疏上沒有太多的修飾詞,平白直述地寫清了戰鬥的經過。而傷亡數字,和斬首數字都十分詳細,使人一看便知道戰鬥的激烈和血腥。
奏疏中還寫了一些人的功績,比如薊遼總督劉策,和曹化淳所描述的基本吻合,這讓崇禎排除了欺瞞他的可能。
最後則是郭大靖比較遺憾地表示,儘管東江軍英勇奮戰,但騎兵太少,建虜逃跑時難以追擊。否則戰果還能擴大,甚至於能全殲敵人,使其匹馬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