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逆天換明> 第三百三十九章 班師?皇太極的阻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九章 班師?皇太極的阻力 (1 / 4)

國之將亡出妖孽,國之將亡也是奇葩多。

對於崇禎,對於袁崇煥,對於朝堂上的官員,郭大靖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如果按照“不怕死,不貪財,曾經打過”的標準,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要比袁崇煥強百套。

或者是熟讀兵書,或者是在實戰中磨礪,總要比跟著邊塞老兵學軍事的袁督師厲害吧?

其實,說到底,袁崇煥就佔著個進士出身的大優勢。

他是文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且,還是文官中不怕死的,在人人畏於遼東戰事的情況下,這就彌足珍貴了。

沒人敢去,他敢,這就沒什麼競爭力,也顯現不出他的本事和能耐。

要說呢,人貴有自知之明。有野心不怕,可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太多太多,那就是禍不是福了。

郭大靖就很明智,不敢自詡已是名將。

要論指揮作戰,要論上陣廝殺,他並不比那些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將領強。

他的優勢在於超越時代的先進知識和理論,以及熟知歷史軌跡走向的趨利避害。

所以,他知道揚長避短,知道在何時何地展現自己的能力。這不僅令別人感到震撼,還使獲取勝利變得更加輕鬆。

郭大靖起身走到窗前,他所在的是一座木樓,雖不能俯瞰全部,可也能看到如林的桅檣。

帆桅蔽空,精甲耀日。郭大靖微抿起了嘴角,似乎正在船上,海上波浪被劈斬而開,數萬將士昂然向前。

新時代,已經在郭大靖眼前拉開了帷幕。

儘管還要經過無數次的血戰,但一個篷勃發展的團體,已經在遼東矗立而起。儘管大明還如同龐然大物,但腐朽的氣息瀰漫,如同大限將至的垂死老人。

儘管建虜還佔據遼東大部,但衰落之勢已難扭轉,如同重傷之人,再無恢復之機。

…………………

當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時,曾說過理由:“瀋陽乃四通八達之處,西征大明,從都兒鼻渡遼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

“南征朝鮮,自清河路可進;瀋陽渾河通蘇子河,於蘇子河源頭處伐木,順流而下,材木不可勝用,出遊打獵,山近獸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

而此次徵明,皇太極便採用的老奴時期已經探明的路線。

十月初四日,建虜至都爾鼻(今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五鋒鎮高山臺村);十月初五日,駐養息牧河四日,與奈曼、敖漢、扎魯特兵會合。

十五日,蒙古科爾沁部土謝圖汗、圖梅、孔果爾老人等二十三貝勒率兵來會。

皇太極率兩大貝勒及眾臺吉,迎出三里外,拜天,行三跪九叩頭禮,一起回返行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