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土地不夠堅硬,炮彈幾次彈跳已經勢衰,砸進建虜騎兵中已經是強弩之末。可即便如此,還是殺傷了數名建虜和戰馬。
有些象打保齡球,前面要是一長排,只要扔過去,總能砸到一兩個。
紅夷大炮只在東江水師的兩艘旗艦上裝備,每艘十門,是打得最遠、威力最大的戰艦。
側舷的一次轟擊,五發炮彈猛砸過去,一下子把建虜騎兵給打蒙了。什麼蓄力衝擊,什麼箭雨覆蓋,原來想好的作戰策略全都灰飛煙滅。
眼見的混亂,郭大靖舉著望遠鏡,抿起嘴角,露出了冷笑。
就這百八十建虜,還想著在馬市島上堅持堅持,簡直是自不量力。第一批登陸的火槍兵就有五六百,兩次齊射就足以打垮他們。
“應該是紅夷大炮。”沈器重低聲對侄子說道:“沒想到在船上也裝備了,看把建虜給嚇得。”
沈碩慶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先聲奪人,震懾敵膽。看,東江軍開始登陸了。”
船頭猛地一頓,靠上了淺灘。一條長跳板從上層迅速推下去,沿著固定的滑道,扎進了泥水裡。
趙石頭第一個跳了上去,以熟練的動作上了跳板,迅速下去,趟過沒膝的江水,二十餘米後踏上了江岸。
戰友迅速跟上,在趙石頭身旁身後,結成了一個小戰陣,每排十人,共是兩排。立定腳步後,迅速檢查槍枝,確定無誤後,向前繼續邁進。
一小隊一小隊的火槍兵在旗幟的指引下快速集結,以百人隊的規模向縱深不緊不緩地前進了五六十米後,停止前進,面向建虜呈戒備之勢。
登陸船隻迅速撐離淺灘,向江中的大船靠去,接載第二批登陸的部隊。
馬蹄聲急驟地響了起來,在混亂中調整過來的建虜,向著左側的一個步兵戰陣發起了衝擊。
半島的三面都有東江軍計程車兵登陸,正面還可以暫緩,但左右兩翼卻有斷掉這百八十建虜騎兵退路的可能。
建虜打著如意算盤,利用騎兵的機動和衝擊力,先擊潰左翼的敵人,再轉身攻打右翼,最後是正面之敵。
趁著第二批敵人還未登岸,把第一批敵人解決掉,震懾住敵人,拖延到鎮江堡的主力來到。
正面、左右兩翼,都有兩個百人隊登岸,擺出的步兵戰陣相距五六十米,可以相互呼應,形成交叉的火力配合。
而登陸步兵的武器分配是三比五比二,重火槍佔三,輕火槍佔五,長槍兵佔二。
面對衝殺過來的建虜騎兵,二十名重甲長槍兵半蹲於地,將丈長的長矛斜著撐起,形成了一道矛尖的樹林。
這是郭大靖認為最穩妥的步兵戰陣,畢竟,在無工事的條件下,抵擋建虜騎兵的衝擊還沒有什麼經驗。
鋒利的長矛在長度上會給士兵以心理的安全感,對於戰馬這種生物,或許也更有嚇阻和威懾的作用。
至於用刺刀抵擋騎兵,郭大靖覺得可以一步一步來,先讓士兵建立起心理優勢再說。
轟!率先開火的是三十枝重火槍,倚仗著射程優勢,先發制人。
一團團白煙升騰而起,勢大力沉的鉛彈給七八十米外的建虜騎兵造成了不小的混亂。
重火槍的威力是其最大的優勢,不管是人是馬,哪怕打中的不是要害,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