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次進攻金州,阿濟格態度謹慎,多爾袞和多鐸卻覺得勝券在握。
“紅夷大炮也只是聲勢嚇人,射速又慢,殺傷力也不敢恭維。”多爾袞說道:“當初攻打錦州和寧遠的時候,就見識過。”
多鐸連連點頭,說道:“聽說南關並沒有修築高大城牆,只是有不少座炮臺。紅夷大炮充其量不過十幾二十幾門,難道能擋住我數萬大軍的輪番進攻?”
阿濟格嘿然笑了一聲,說道:“在朝鮮的時候,嶽託、碩託估計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如何?我不是畏懼,而是覺得此戰並不好打。”
“不好打是肯定的。”多爾袞很是贊同,說道:“東江鎮的絕大多數軍民都在金州,一定會拼死作戰,抵擋我軍。”
多鐸笑了笑,說道:“以前想打東江軍,都被他們逃到海島上。現在,能逃出的只會是少數,一敗將再無翻身的機會。”
“困獸猶鬥,必是一場苦戰。”阿濟格緩緩說道:“三萬人馬,又不是野戰,並不佔兵力優勢。何況,這難道不是皇太極剷除或削弱異己的機會?”
提到皇太極,多爾袞和多鐸的臉色不由得陰沉下來。
剷除異己已經不容易,各旗主貝勒都心中凜懼,小心翼翼地防範著皇太極抓住自己的把柄。
但削弱卻是難以避免的,皇太極利用汗王的身份,發號施令,旗主貝勒們就很難違抗。
打仗損失多是其他各旗的人馬,兩黃旗就會逐漸形成實力上的優勢。這應該是皇太極轉變思路後的調整,也是在為自己稱帝創造條件。
“如之奈何?”多鐸攤開手,無奈地說道:“若是違令,豈不是被他抓住把柄,要嚴加處罰?”
皇太極除了汗王的身份,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在議政會議上的多數支援。
透過增加議政成員的人數,皇太極有效地分薄了另外三大貝勒的權力,並且形成了自己一方的多數。
這樣一來,對某位旗主或貝勒的處罰,就比較容易得到透過,成為對旗主貝勒們的震懾。
多爾袞垂下眼簾,想了一會兒,開口說道:“這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辦法。雖說大金八旗應精誠團結,同心對外,可皇太極只保留兩黃旗的實力,甚是不公。”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估計,他也不敢太過分。只有兩黃旗是他的嫡系,其他六旗,或是四旗聯手,也不懼他。”
六旗聯手,有些高估;四旗嘛,兩藍旗加兩白旗還是能做到的。
但多爾袞兄弟暫時還不想與兩藍旗結盟,處於相對的中立地位,皇太極、莽古爾泰和阿敏,都要拉攏示好。
至於代善的兩紅旗,沒有了嶽託、碩託這樣的強悍將領,又在旅順堡遭遇挫敗,實力已經大損。
在多爾袞兄弟看來,代善是個軟骨頭,或者叫牆頭草。名義上是為大金著想,實則就是軟弱,哪邊得勢往哪邊靠。
阿濟格沉吟了半晌,說道:“皇太極親自出馬,我覺得是要藉機對付莽古爾泰。正藍旗六千人馬,估計將承擔最難完成的任務。”
此次出兵,兩白旗一萬,兩紅旗六千,正藍旗六千,兩黃旗一萬三千,再加蒙古附庸五千,共是四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