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居高臨下,向著建虜的弓箭手還擊,雖然合格的弓箭手不多,卻也能干擾建虜的弓箭壓制。
火槍則專打重甲建虜,在近距離的施射,對於重甲的防護,還是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地雷夾雜在滾木擂石之中,在城下或凌空爆炸,彈片四面激射,還具有很強的煙火特效。
有層次的防禦和反擊,顯示出了守軍的穩定。從另一方面講,卻是信心在支撐。
碩託遠遠地觀察著戰況,意識到這是塊難啃的骨頭。敵人忙而不亂,不象攻打其它朝鮮城池時,上面的守軍大呼小叫,倚城防禦卻還驚惶恐懼。
特別是守軍扔下的地雷,每一次轟然爆炸,總會給己軍帶來殺傷。很多已經爬上雲梯計程車兵,也被掀翻摔落。
很短的時間,城下的屍體、傷兵,損壞的雲梯鉤梯,扔棄的槍刀器械,便已是狼籍一片。
轟,轟,轟
連續的火光閃現,木炮開始發威,將成千上萬的碎石噴向城下的敵人。
一輪,兩輪,三輪。接連三次的木炮輪射,給攻城的建虜和剃頭人以猛烈的打擊。
這個東西碩託看著城上不斷閃現的火光,瞳孔不由得收縮。
及近難及遠,碩託能夠輕易地得出結論。威力嘛,也就那麼回事。重甲能比較有效的防護,從受傷的部位就能判斷出來。
但這數量實在是令人心驚,就算只是能夠打傷而不致命,碩託也覺得不好對付。要是守軍有千八百門碩託搖了搖頭,甩開這個令人鬱悶的念頭。
戰鬥激烈而殘酷,建虜確實悍勇,在城上劈頭蓋臉的各式打擊下,依然不敗不退,爬著雲梯向上攀登進攻。
一個建虜跳上了城垛口,可重甲和城牆凍結的冰影響了他的敏捷。立足未穩,幾桿長槍便當胸刺來。儘管他武技不錯,招架開長槍,但卻失足摔了下去。
不遠處,又有一個建虜爬上了城牆。閃身躲開刺來的長槍,建虜順勢將槍桿挾在腋下,揮刀砍倒持槍的守軍,跳過了垛口。
“轟!”近在咫尺的火銃轟鳴,建虜的胸口遭到重擊,向後退了兩步,大張著嘴巴,倚在城牆上。
長槍、大刀又刺又砍,血肉迸濺中,重傷的建虜身首異處。
登上城牆的建虜畢竟是人單力孤,要面對數個守軍的攻擊。又是火銃,又是長槍、大刀,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很難在城牆上堅持太久。
關鍵是城上的反擊十分猛烈,地雷的爆炸,木炮的轟擊,再加上滾木擂石,殺死殺傷了很多建虜,使得能爬上城的建虜難以連續,孤軍奮戰的結果可想而知。
地雷凌空爆炸的效果,已經被鄭鳳壽等人所知曉。為了給予敵人最大的殺傷,他們想到了一個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地雷上拴繩。
繩子有兩三米長,一頭拴著地雷,一頭綁在城上。
引著地雷後,便順著城牆往外一推,地雷便懸在城牆的中間。轟然爆炸後,往往能炸斷雲梯,並將雲梯上的建虜推出摔落。
這一招兒,是連郭大靖都沒有想到的。可見,古人的智慧是不能低估的,只要啟發一下,就能迸射出靈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