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託陰沉著臉,任由馬匹隨著前騎而行。他感覺到,、此次攻朝之戰的前景並不樂觀。
如果朝鮮國王不投降,就是能打到漢城,也達不到此戰的目的。而且,越是深入,越是拖延,對己軍來說,越是不利。
關鍵是嶽託率軍回師之後,突然發現敵人的作戰方式有了不小的改變。
原本以為憑兩千百戰精銳,掃平那些平民組成的義兵,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從回師的途中,便不斷遭到打擊,有時卻連人影都看不到。
而龍骨山城的挫敗,更使嶽託心生凜懼。憑手中的人馬,能夠確保義州和龍川地區的安靖?
等到春暖冰融,平安道密佈的山林、縱橫的河流,將成為天然的阻擋和障礙。攻入朝鮮的一條線,在東江軍和朝鮮義兵的打擊下,有被個個切斷的可能。
可惜,阿敏看不到這些,也不知道後路的危險正與日俱增。
還想著在朝鮮自立嘛,蠢得不可救藥,就幾萬人馬,分散開來守衛城池,會被個個擊破,在朝鮮人蜂起的反抗中全部喪於朝鮮。
這不是沒有先例的,唐朝時曾經佔領過朝鮮,最後呢,駐守的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元末時,一路紅巾軍也曾進入過朝鮮,乍入溫柔鄉,天天偎紅倚翠醉生夢死,被暴起的朝鮮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主將關鐸及數萬兵士一夕被殺。
擊敗朝鮮容易,佔領朝鮮卻難。皇太極和嶽託也說過不佔領朝鮮的原因,兵力需要的太多,全用於駐兵,還什麼跟明朝打?
用力地揮了下馬鞭,嶽託想甩開心中的煩躁。轟的一聲,前方發出的巨響,嚇了他一跳。這一鞭子,竟威力如斯?
隊伍行進的速度慢了下來,前方似乎出現了什麼問題。
“怎麼回事?”心情本就不好,嶽託對這樣的小事兒也是火往上撞。
親兵還未前去探查,已經奔來了士兵稟報。前方遇到地雷襲擊,還有巨石擋路,正在派人仔細檢查排除。
巨石,又是巨石!
嶽託翻了下眼睛,不耐煩地揮退了這個稟報計程車兵,轉頭無聊地四下張望。
對於地雷,建虜是很陌生的,也沒有針對性的辦法。面對巨石擋路,只能派人去查探,炸也就炸死一兩個,最無奈的選擇,卻也是傷亡最小的辦法。
瞄準鏡中,郭大靖找到了嶽託。儘管不是直線的距離,但也只是多出了十幾米。
原裝的弩箭靜靜地躺在槽中,鋒利的三稜狩獵箭頭看著便充滿了殺氣,甚至令人頭皮發麻。郭大靖深吸一口氣,開始瞄準目標。
對於原裝的十幾枝箭矢,郭大靖一直非常珍惜,射出去的也都回收,儘量使用自己改造過的。
當然,在精準度上,改造過的肯定不如原裝。原裝的重量、長度,箭桿的粗細、重心、箭簇,都是經過科學計算,反覆實驗,才最終定型的。
所以,郭大靖的射擊距離都控制在五十米以內。但這次,他拿出了寶貴的原裝箭矢,要進行自己最遠距離的一次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