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阿秀拍了拍蓉兒的小肩膀, 又數出幾張軍票給她,說道:“你去商鋪打半斤酒, 給孫叔、王叔他們解乏。”
蓉兒滿口答應著,去灶房拿了個空瓶子便跑了出去,心裡還惦記著新到的蜜餞。
這片聚居區只是初建,但與村屯還有所不同。居住的多是軍官眷屬,還有工坊的管事兒和不少工匠。
按照郭大靖的劃分,這些居民都屬於非農人口,而這裡將不斷擴大,建成一座大城鎮。
大連嘛,不能光改個名字,卻還象個小村子。港口區建了不少的客館、商棧,將來也會一起合併。
“聽說,從廣鹿島遷來的人住得也不遠,也就二三十里路,村子還叫廣鹿村呢!”孫嫂覺得阿秀搬到這個新地方,還有些不適應,便好心地提醒道。
阿秀點了點頭,說道:“這裡比島上大多了,有了田地,大家過得肯定比原來好。況且,現在應該都很忙,我是不好去打擾的。”
孫嫂知道阿秀是有些內向,不太願意拋頭露面的性子,提醒一下也就算了,聽不聽便不是她能決定的了。
阿秀到底還是對自己的殘臂心存芥蒂,也對自己閒著無事,鄉親們卻要忙碌著勞作,見了面兒,也有些不好意思。
有孫嫂和王嫂, 還有蓉兒和秀成,再加上藤野英父女和阿巧,這大宅子裡也不寂寞。
種種小菜園,學學認字寫字, 再給男人多做幾雙鞋,或是偶爾出去走走,這樣的日子她很滿意。
唯一讓她感到不足的,便是肚子沒動靜,不能給郭家添個一兒半女,讓宅院裡更加熱鬧一些。
王嫂趕著做飯的點兒回來了,挖了新鮮的野菜,開水燙了一下,用家裡的辣椒油拌了,一股清香味撲鼻。
相比於老百姓家中的調料多數只是鹽,郭大靖家的就要豐富許多,油鹽醬醋齊全。葷腥的食材還有魚乾,以及林家送的金華火腿和江南臘肉,。
郭大靖晉升參將,秩正三品,月俸為二十六石。
按照當時的畝產量:上上等田每畝三石,上等田二石五,中等二石,下等一石,取平均數大約是每畝兩石。郭大靖就等於是一個農民種了一百多畝田地收入。
所以,光是俸糧就足夠一家人吃喝的了,雖然朝廷發放的不全是米糧。
況且,郭大靖有外快,也並不指望俸祿和餉糧。家裡條件好,一點也不奇怪。
但好也是有限度的,郭大靖留下的軍票有數,藤野英也知道不能太張揚。
所以,整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是不可能的,只是比粗茶淡飯高一個檔次,不是天天有葷腥。
飯菜做好了,孫嫂和王嫂卻不肯和阿秀等人同桌,拿了些飯菜,還有蓉兒買回來的酒,回前院和自家男人同吃。
唉!鄉親鄰居坐在一起說笑吃喝的時候,再也沒有了。
阿秀也不勉強,儘管心裡嗟嘆,可還是理解孫嫂、王嫂等人的想法。
上下尊卑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儘管郭大靖始終是那麼平易近人,阿秀也沒把自己當官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