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一段距離,雙方便都勒馬停下,翻身下馬,笑著迎了上去。
張攀搶上兩步,率先施禮,“末將見過郭將軍,李將軍。”
“張將軍,有禮。”郭大靖笑著還禮。
李維鸞一擺手,笑道:“老張,你又瞎客氣。什麼末將,臊我李某哪?”
張攀有些不好意思,李維鸞和他倒是較熟,可郭大靖曾是他的手下,現在職銜超過他。
對於見面的情景和禮數,他設想過,覺得禮多人不怪,還是別擺老資格。
有李維鸞這麼一說,郭大靖也好說話,笑道:“都是袍澤兄弟,本就不該如此多禮。郭某還曾是張將軍手下的小兵,提攜之恩末齒不忘。”
“不說什麼提攜之恩,太過見外。”張攀擺手,心中也鬆快許多,說道:“郭將軍完全是憑著戰功和本事晉升,張某也為此深有榮焉。”
李維鸞連連點頭,故意打諢就是想解除兩人的尷尬,但見兩個都大度,也放下心來,笑著相請,共回堡內敘話。
郭大靖目光一掃,走過兩步,笑著和旁邊的周慶打著招呼,“周大哥,久未相見,一向可好?”
周慶趕忙施禮,說道:“見過郭將軍。”
“不必多禮。”郭大靖伸手扶了一下,笑著對眾人說道:“周慶周大哥,郭某從建虜統治地逃亡的時候,便是他的指引。沒有他,沒有張將軍的收留賞識,也就沒有郭某的今天。”
周慶的眼睛有些潮溼,訥訥地說不出話。他沒想到郭大靖如此感恩念舊,已經身為遊擊將軍,地位相差懸殊,卻毫無倨傲輕視之意。
郭大靖確實是這樣的脾氣稟性,但也希望打造一個知恩圖報、重情重義的形象和人設。
沒有人願意和忘恩負義、小人得志的傢伙做真心朋友,郭大靖可能學不來毛文龍的馭下之道,但他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真心換真心。
眾人說笑著,多數都在感慨,郭大靖一年前還是遼東逃人,現在已經統領數千精銳,在向建虜討還血債。
張攀覺得自己帶周慶過來,真是一招好棋。郭大靖還是那個念舊感恩的人,沒有變。
插曲很快過去,郭大靖等人在李維鸞的邀請下,再次返回旅順堡,受到了熱烈的款待。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家山島、大小長山島、石城島的部隊陸續抵達旅順。
按照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各島都按約定出動了人馬,使得集結旅順的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兩千。
對於土地的渴望,再加懼怕朝廷的斷糧斷餉,各島將領都希望在戰後獲得能夠養活本部人馬的田地進行耕種。
在南關島構築堅固防線的話,只能算是半個金州。顯然,這已經不夠滿足眾人的胃口。
而要拿下整個金州,就要把防線至少前推到石河驛、小黑山、紅咀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