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貞心中酸楚,覺得對不起孩子,沒過過幾天好日子,這麼容易就滿足。
來到島上有一兩個月了,光是在吃食上,就已經是在建虜統治中不敢想象的。粗茶淡飯,餓不著,更不用擔驚受怕地活著。
至於發麵發肉,那肯定是軍隊上的事情。老百姓嘛,能發下來兩條魚,再見見葷腥,就很令人高興了。
“貞姨,過年上俺家吃呀!”韓山童望向淑貞,充滿期待地邀請道:“俺爹是軍官,發的東西肯定多,夠咱們吃。”
淑貞擠出笑容,卻不置可否,權當是孩子話,這怎麼可以呢?
韓山童考慮不到那麼多,放下碗筷,說道:“今天沒別的活兒,把糧食都磨成面吧!小英愛吃餅子,多給她烙幾個。”
淑貞猶豫了一下,說道:“還是吃多少磨多少吧,留些糧食熬粥喝。”
“光喝粥,不抗餓。”韓山童伸手指了指米袋子,說道:“等俺爹回來,又能拿來不少,不用省著吃。”
說完,他站起身,便去扛那袋三十四斤的糧食。
淑貞無奈地起來,對小英說道:“你在家乖乖待著,娘和你山童哥去磨面,一會兒就回來。”
小英乖巧地點著小腦袋,又開口說道:“娘,我在院裡推雪玩兒。”
“冷了就進屋,別凍著啊!”淑貞拿了條袋子和小掃帚,跟著韓山童走了出去。
新村有間磨坊,是公用的。兩人到了的時候,還沒有其他人在,便配合著磨起面來。
韓山童扶著推杆,一圈一圈地轉著,也不知累,腦袋上一會兒就冒出了絲絲白霧。
淑貞細心地用小掃帚掃著糧食,把面收進袋子,一點也不捨得浪費。
“你長大也要從軍?”聽著韓山童述說的理想,淑貞有些詫異,“打仗很危險的,你不知道吧?”
“知道,怎麼不知道。”韓山童很有自豪感,又講述起他們父子跟著東江軍深入建虜統治區,襲鞍山驛、伏擊敵人的事情。
他沒看到戰鬥的經過,只是聽父親說起,並看見了戰後的情景。
“……建虜看起來很兇,在郭將軍和他的兵手中,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光人頭就砍了好幾百,屍體都扔到山裡喂狼了,真解恨哪……”
“俺爹說了,得報仇雪恨,那才是男子漢大丈夫呢!都怕死,都不上戰場,什麼時候能收復遼東,回到家鄉?俺從軍當兵,也要象郭將軍那樣,可不是稀罕那幾鬥糧食……”
道理是對的,這孩子也很有理想,可淑貞還是覺得人頭滾滾、血肉橫飛的戰場,讓她有點受不了。
但聽到報仇雪恨,淑貞的心中又升起了欽佩和激動。誰沒有親人死在建虜手中,父母兄弟姐妹,淑貞的男人也是因此而死,留下她和女兒孤苦伶仃。
自己做不到的,人家當兵從軍的,不怕死地拼命,不也是在為她報仇?
家鄉這個詞,也深深觸動了淑貞。那房屋,那田地,還有印在腦海裡的兒時記憶,長大成人的經歷,父母的墳……
“俺爹就殺過好幾個建虜,為俺娘、俺爺報了仇。”韓山童滿臉的自豪,象每一個炫耀自己父母的孩子一樣,咧著嘴笑得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