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嫣兒也起身見禮,郭大靖同樣揮手而過,坐下後開口問道:“怎麼樣,工作得可還順利?”
顧四同趕忙取出一個小箱,捧到郭大靖面前。
郭大靖開啟箱子,裡面擺放著三架望遠鏡,以木製外框,形制相差不大,比從西夷手中買來的要小一些。
取出一支,郭大靖走到窗前,推開窗子,向外瞭望。倍數差不多是四倍,鏡片磨製的質量不錯,焦點比較正。
“不錯。”郭大靖讚了一句,又換一支,直到把三支都檢查完畢,才重新坐下,笑著說道:“這三架的質量都很好,你們著實辛苦了。”
顧四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意,躬身道:“大人過獎了。這是小人的本分,還唯恐大人嫌我父女二人幹得慢呢!”
三架六片,一天差不多是一片,這速度確實不是很快。但好在時間還充裕,要到明年才能用上。
郭大靖目光掃視,注意到屋內多了些加工玉石的器械和工具。
只是粗略一看,郭大靖便知道為何加工效率低、速度慢了。當時哪有什麼電動馬達,靠的是人力腳蹬踏板。
而且,蹬踏板用的是繩子纏繞來使磨具旋轉,與後世那種老式的腳踏縫紉機的皮帶傳動,還有很大的差距。
“你們忙著,某隻是好奇,隨便看看。”郭大靖接過顧嫣兒遞上的茶水,笑著說道:“術業有專攻,在磨製加工玉石上,你們是專家。”
“手藝人掙口飯吃,不敢稱什麼專家。”顧嫣兒苦笑了一下,躬身退下,在工作臺前坐下,又開始磨製的工作。
顧四臺也告了聲罪,繼續工作。
郭大靖這個身份,這個職業,是不會偷師學藝的。父女二人也不擔心,只是感覺有點彆扭。
透明水晶恐怕不是很夠,郭大靖沉吟著估算了一下,覺得要把光學玻璃搞出來了。
要增加玻璃的折射率,需要加氧化鉛。或者最簡單的手段,用鉛棒攪拌。在走之前,郭大靖已經交代了玻璃工坊。
透明玻璃已經能夠製造,高折射率的也應該不難。關鍵是不需要很大的塊,能夠磨製鏡片就夠了。
只看了一會兒,隨便問了下生活方面的問題,郭大靖便起身離去,帶著那三支木框望遠鏡,以及留下來作樣品參照的西夷製造。
郭大靖一走,顧嫣兒便放鬆下來,撥出一口長氣,笑道:“郭大人還是滿和氣的,真看不出是能手刃百餘建虜的猛將呢!”
“傳聞未必為實。”顧四同走回來坐下,繼續做著活兒,不以為意地說道:“況且,身為將領,指揮部隊才是本職,也很少會親自上陣殺敵。”
顧嫣兒琢磨著有些道理,想了一會兒,說道:“可他是從小兵幹起的,不到一年就升到遊擊,殺敵立功也不能全是假的。”
顧四同手上的活計頓了頓,微微頜首,說道:“這倒也是。不說殺了百餘建虜吧,至少也得有幾十個。嗯,是個敢拼命的主,莫要被他表面的和氣給騙過了。”
顧嫣兒咯咯笑了起來,說道:“騙咱們什麼?表面和氣好相處,難道不好嗎?要說這島上的生活也挺好,簡單、樸實,沒那麼複雜麻煩。”
知道女兒的性子,顧四同笑著點頭附和,心中卻想:要是不愁吃穿,簡簡單單地生活確實不錯。可惜——
其實,不光是住在島上的百姓,連和郭大靖走得極近的林家,也對擊敗建虜平定遼東,沒有什麼信心。
或者說,他們也不認為建虜能夠擊敗大明。但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內,遼東能夠維持現狀,已經是值得慶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