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的佛朗機炮,射速快,但射程短,可能剛打上一炮,敵人的騎兵已經衝到眼前了。
千斤重的又太笨重,運輸、架設、調整等很是不便。
但郭大靖是想用於防禦,佛朗機炮發射霰…彈,專打衝鋒的步兵,總相當於十幾杆火槍吧?
而且,抵擋騎兵衝擊當然要有條件,比較拒馬、武鋼車之類的阻擋。
“明年可能會用到,也不一定,到時候再說。”郭大靖模稜兩可,心裡卻已經決定向毛文龍提出請求,調拔個二三十門,還要加上操炮的炮手。
張燾也不細問,反正他已經說了自己的意見,郭大靖作戰如何佈置,他不想插手太深。
郭大靖已經看過水師的大船,認為安放千斤紅夷大炮的話,頂多也就能放六到八門,可見船隻的大小。
在黃海、渤海,東江鎮的水師能夠稱雄。要去南海,與那些裝載著十幾門、二三十門火炮的海船相比,可就不夠看了。
當然,打建虜是足夠了。這也是東江鎮能夠在劣勢下能夠與建虜周旋的主要原因,打不過就上船跑到海上。
襲擾建虜和煽惑遼民逃亡,是東江鎮最主要的手段。但畏於建虜騎兵的戰力和機動性,卻也不敢過於深入。
同時,東江鎮與其他明軍都有一個弱點,越是兵力多的作戰,獲勝的機率越小。
這可能涉及到指揮問題,但郭大靖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各部戰力不一,作戰意志強弱不同。
比如歷史上最著名的松錦會戰,有未戰先逃的,有一觸即潰的,致使整個戰局不可收拾。
正是有鑑於此,郭大靖對於東江鎮各部的支援,還是心有疑慮。別到時候幫不忙,倒是添亂。
張燾陪著郭大靖走下艦船,臉上還有些許的得意。水師在規模上確實有讓他自傲的資本,儘管郭大靖認為已經落後。
碼頭上正有一艘船停靠,從跳板上下來數人,神態甚為倨傲。
“是沈太爺。”張燾低聲給郭大靖做著介紹,“長得很兇的那個,咱們過去見個禮吧!”
沈世魁,商賈出身,因為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而成了毛文龍的岳父,成為島上軍民都稱呼的“沈太爺”。
郭大靖點了點頭,跟在張燾身旁走了過去。
“見過沈太爺。”張燾走到近前,笑著躬身施禮。
沈世魁點了點頭,臉上擠出幾分笑容,把目光轉向郭大靖,略有迷惑。
“郭大靖見過沈太爺。”郭大靖不用張燾介紹,便自報家門,躬身施禮。
沈世魁眼睛一亮,笑容更盛了幾分,說道:“郭將軍啊,武勇無雙,某聞名已久,不想今日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