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島的捕魚船隊倒是送來過兩千斤醃魚,但對於幾千將士來說,杯水車薪。
要知道,旅順堡有三千人馬,按照正常的每人一斛糧發放,每個月光糧食就應該是一千五百石。
派部隊打獵,派船隻捕撈,李維鸞等人已經想方設法,可每個月至少也需要七八百石的糧食。
再節省縮減,部隊就只能喝粥了。這是誰也不想的結果,別說戰鬥力了,就是勉強餓不死而已。
“大人。”尚可義走上城頭,躬身稟報道:“十數支打獵小隊回來了,今天共有四百多斤的野物收穫。”
四百多斤就是四石,雖然肉比糧食提供的熱量多,可又能抵幾石糧食呢?要知道,一天的消耗就將近三十石糧。
再加上捕魚,應該能多個三百來斤?
李維鸞點了點頭,說道:“明日再多派人手,再向北幾十裡,進行捕獵。”
尚可義躬身領命,臉上卻不見輕鬆,也聽出了李維鸞的無奈和悲觀。
要靠漁獵養活幾千人,根本就不可能,也只是聊勝於無。就象遊牧民族,也不是靠羊肉和牛奶活著一樣。
“明年啊——”李維鸞重重地嘆了口氣,充滿了遺憾和不甘,望著城下縱橫的壕溝。
原本對明年的金州作戰充滿了信心,各項準備也基本完成。但只因為朝廷斷了糧餉,一切都化為泡影。
尚可義嘴唇翕張了兩下,無聲地垂下頭去。
構築堡壘、挖掘壕溝、打造武器、訓練士卒……所有辛苦努力的付出,都因為一個“吃”的問題而要白白浪費了,任誰也要不甘,心生怨忿。
“大人——”一個軍官匆匆跑上來,滿臉的喜色,來到近前施禮稟報:“廣鹿島來了船隻,運來了兩千石糧食。”
李維鸞和尚可義幾乎同時驚喜發問,“真的?”
“千真萬確。”軍官雙手呈上書信,說道:“弟兄們正在碼頭卸船,這是郭將軍送來的書信。”
李維鸞伸手搶過,扯開信封,展開信紙觀瞧,鵝毛筆寫就的字跡映入眼簾。
郭大靖在書信中寫得清楚,告訴李維鸞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他有辦法解決。明年的軍事行動會如期進行,希望旅順堡的將士堅持訓練,不要懈怠。
李維鸞看過書信,感慨萬千,又遞給尚可義,說道:“郭將軍高義,讓某不知說什麼才好。”
尚可義一目十行,瀏覽內容後,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說道:“某也不知說些什麼了。明日起,某親自監督訓練,明年,定要打一場漂亮仗,才對得起郭將軍的慷慨相助。”
李維鸞心情大好,用力拍了拍尚可義的肩膀,說道:“通告全軍,糧食會源源運來,讓將士們安心訓練。”
明年——李維鸞移目瞭望,城外那縱橫的壕溝工事,城頭高高架起的拋石機,又給他注入了強烈的信心。
………………
旅順堡不是唯一接到糧食接濟的駐軍,甚至不是第一個。
鹿島的張攀此時已經看過運入倉庫的糧食,回到軍營,提筆給郭大靖寫著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