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思慮周詳,為何不先與郭大靖說明?”毛承祿疑惑地問道:“李維鸞那裡,也沒有交代什麼?”
毛文龍擺了擺手,說道:“現在說明還為之過早,只是計劃,還要看他們的表現,以及實際情況的變化。”
望著遠方,毛文龍微眯起眼睛,不知在思索什麼。
半晌,毛承祿關切地說道:“大帥,夜深了,早些休息吧!”
毛文龍點了點頭,轉身向大帳走去,腳步輕快,臉帶微笑。
………………….
遠山、近樹、樹林、雪丘,被朦朧的月色籠罩,呈現出墨黑、濃黑、淺黑、淡黑、灰白的顏色,如同一幅水墨畫。
人馬沿著大路行進,並沒有多少人說話,最多的聲音便是馬蹄聲和車輛的咯吱聲。
郭大靖騎在馬上,隨著隊伍前進,不時微垂下眼簾,陷入思索。
援朝大戰打到現在,東江鎮的表現已經足夠。
只是斬殺嶽託、碩託,就能夠堵住朝堂上文官的臭嘴,還有就是朝鮮方面對毛文龍“不出一兵相救”的指責。
但歷史能改變多少,郭大靖並沒有準確的判斷。關鍵還是看明朝的君臣,是否能夠改變“重關寧輕東江”的思路。
這個思路又可以歸結為“關寧錦”防線,只要放棄,或者放棄一部分,把“關寧錦”變成“關寧”,明朝就至少能再續上十幾年的命。
郭大靖搖了搖頭,自己先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希望。
且不說“關寧錦”防線是孫閣老的決定,單說這其中牽涉到的利益,就是文官集團和遼西將門不能夠輕易放棄的。
每年幾百萬銀子,有多少能用到軍隊和軍事上,又有多少在層層官員手中被貪汙,細思極恐啊!
還是要靠自己啊!郭大靖抬起頭,望著夜空,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嘆息。
一隻手從身側伸過來,藤野英來到了他的身旁,將一個圓餅遞給他。
郭大靖笑著點頭致謝,接過來便吃。挺喧軟的,還有點溫乎,嗯,還有淡不可聞的香氣。
藤野英也不說話,就這麼默默地和郭大靖並馬而行。
對於藤野正,郭大靖是真心想聘請。除了訓練火槍兵以外,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交給藤野正去做。
火槍,是肯定要裝備,肯定要成為戰場的主流武器。但目前所使用的,無論是明軍的鳥銃,還是朝鮮的火銃,威力都不能令郭大靖滿意。
燧發槍先放一邊,現在還不具備大規模製造的能力。能夠拿來就用的,郭大靖想到的是壕鏡(澳門)的葡萄牙人,以及重型火繩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