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目光長遠,非末將等能及。”李九成拱手道:“建虜攻朝,一為我東江軍,二則是搶掠糧草物資並逼朝鮮開市易。若我軍能粉碎其兩個企圖,建虜便要徒勞無功,白忙一場。”
毛承祿連連點頭,說道:“糧草物資,我軍亦是缺乏。若能取之於敵,豈不是兩全其美?”
眾將紛紛附和,也都猜到了毛文龍的目標所在。離得皮島和雲從最近的便是宣川、浦口,也最有可能從那裡獲取糧草物資。
如果換作從前,對於攻打建虜守衛的城池,即便是隻有一兩千守軍,東江軍也不敢輕易發動。
現在的情況卻有很大的改變,有爆破手段,有拋石機,再加上絕對優勢的兵力,取勝的把握還是很大的。
毛文龍向下壓了壓手,沉聲道:“阿濟格的三千精騎駐守龍川,但卻攜糧不多,已派人馬前往宣川運糧。尚可喜、郭大靖所部要兵進小鐵山,準備截擊建虜運糧隊伍。”
雙手張開,毛文龍做了個兩面進擊的手勢,說道:“本帥決議派孔有德、李九成率軍三千趕住小鐵山,與尙、郭所部合擊運糧建虜。其餘人馬則由本帥統領,在鐵山沿岸登陸,襲攻宣川。”
按照情報,前往宣川運糧的只有一千建虜,毛文龍認為五千人馬倚險截擊,還是有勝算的。
而宣川、浦口共有兩千多建虜,他率領七八千兵,個個擊破,也是頗有把握。
這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東江鎮在皮島和雲從軍民齊動手,趕製了數量眾多的地雷、木炮,與建虜作戰便要重新評估兵力的對比。
當然,與建虜大規模野戰,依然是毛文龍要避免的。宣川、浦口的建虜也是以守城為主,出城野戰也不是他們穩操勝券的。
當然,最穩妥的是不分兵,而是一路人馬出動,全力攻打宣川、浦口。
但毛文龍有些擔心尚可喜、郭大靖那支部隊,兵力不多,強行截擊作戰,很有些危險。
計議已定,又商議了諸多細節,眾將才領命而去。
“大帥。”一個軍官匆匆而來,報告道:“登萊巡撫李大人派登萊總兵張可大押運數十船物資已抵碼頭。”
毛文龍呵呵一笑,說道:“本帥這便去迎接張大人。”
張可大雖然也是總兵,但級別和職銜卻遠遜毛文龍。自袁可立去職後,登萊的軍力大幅下降,幾乎喪失了出擊的能力,連支援遼南都很困難。
但毛文龍還是要表示一下,沒辦法,全靠登萊輸血呢!除了糧草,還有盔甲兵器,更重要的是突然增大用量的火藥和硝磺。
上一次報捷後,登萊巡撫李嵩很痛快地拔調了三十船米糧,卻是拖欠東江鎮的,還要因此搶個軍功。
這一次送上碩託及數百建虜的首級,毛文龍繼續索要物資。大力援朝是皇帝和朝廷的決斷,全指望東江軍呢,此時不爭取,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而幾十船物資這麼快就送到皮島,顯然是人頭起到的作用。
打死一個貝勒,在明軍與建虜作戰中,已經創造了紀錄,李嵩大人又能分到軍功,肯定是樂得夠嗆,才會這麼痛快。
登萊不是沒有物資,可朝廷要卡著,文官集團要勒著,李嵩不比袁可立,職權有限,平常的時候也不敢擅作主張。
打了勝仗就不一樣了,何況還是從未有過的大捷。李嵩慷慨支援,反正也不是自己的東西,而這軍功分得也理所應當。